第05版:特写
3上一版  下一版4
 
“北农课堂”搬进京郊桃园
“畅夏清风” 东城城管在行动
北京一中院助力中小微企业纾困重生
科技赋能构建城市“智理”新格局
“和田娃”暑假看望“北京爸妈”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2年8月1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北京一中院助力中小微企业纾困重生

 

京兰公司是北京最早生产席梦思床垫的企业之一,近年来因经营不善,深陷债务危机,进入破产清算程序。随着案件推进发现,京兰公司最大资产在于“京兰之家”品牌,该品牌曾获“北京市著名商标”和“消费者信得过的商品”等荣誉称号,在北京地区具有一定的品牌知名度和认可度,具有重整价值。“在办理案件过程中,法官要指导管理人深入挖掘中小微企业自身潜力,根据企业优势特点甄别潜在重整价值,‘因地制宜’‘一企一策’提升中小微企业重整成功率。”承办法官奉一兵介绍道。

在北京一中院的指导下,管理人通过公开竞价的方式,引入1500余万元战略投资,不仅顺利化解债务危机,也使“京兰之家”这一“老”品牌焕发“新生机”。公司职工激动地说:“没想到拖欠多年的工资拿回来了,公司生产线也重新转起来了。感谢法院,不仅保住了我们的血汗钱,还保住了我们的工作岗位。”

“破产启动通道是确保企业救治效果的‘生命线’,为便利中小微企业在第一时间进入程序,我们在破产案件受理审查过程中结合宏观经济形势、中观行业态势、微观企业发展对中小微企业价值进行研判,确保有价值的企业‘应救尽救’。同时,通过简化程序环节、压缩费用、府院联动等多项举措,减少债权人跑腿次数和成本,实现司法挽救提速增效。”北京破产法庭庭长常洁介绍。

近年来,挽救中小微困境企业越来越多地采用司法重整及和解程序。“自2019年北京破产法庭成立以来,截至2022年6月30日,北京一中院共适用破产重整、破产和解程序挽救中小微企业34家,引入投资47亿元,清理企业债务378亿元,盘活企业资产512亿元,清偿职工债权4亿元,妥善安置职工1271人,服务中小微企业纾困重生。”北京一中院院长马强介绍。

□本报记者 盛丽 通讯员 王玲芳 孙燕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