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快评
3上一版  下一版4
 
把职工之家建到社区共享共管是创新之举
“流动书屋”进一线满足职工阅读需求
高温慰问 要精准精细
建设“口袋公园” 让居住环境更美好
网络诈骗
让宠物市场 发展有依据有保障
爱心接力站让关爱离职工更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篇4 2022年8月1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把职工之家建到社区共享共管是创新之举

 

事物总是发展变化的,工会工作也需要不断创新,以适应发展变化了的形势,把工会工作做得更好,更贴近实际。“共享职工之家”即是一个例证。

沈阳市总工会为了让在社区居住的企业职工、社区内小微企业从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更好地参与城市基层治理、享受工会服务,利用社区用房将职工之家建设到街道社区,面向所有职工群众开放,并由职工群众共同参与管理。在近日组织开展的“共享职工之家”建设体验分享活动中,沈阳市总工会负责人表示,“将通过多种方式和渠道了解职工需求,打造出更多具有不同工会特色、空间特色、服务特色,既符合辖区职工群众需求,又能让职工积极参与基层治理的‘共享职工之家’。”(8月7日《工人日报》)

一般理解,工会建设的“职工之家”都在单位内部,为“自家”职工服务。建在外面的工会设施,叫做“爱心驿站”或类似名称,专为户外劳动者服务。把职工之家建设到街道社区,集多项功能、服务于一体,面向所有职工群众开放,并由职工群众共同参与管理,的确是一个创新之举。

首先,这个创新是从实际出发的。职工工作在企业,生活在社区,八小时以外同样需要各种活动,而且比在单位的时间更长;况且,还有许多小微企业和灵活就业人员,没有“职工之家”依托,但同样需要相关服务。在这样的背景下,建设“共享职工之家”就成为一种需求。沈阳工会顺势而为,办了一件广受欢迎的好事、实事。这个事例也说明,新形势下,工会工作需要大视野、大格局。

其次,这个创新不是简单的复制。既然是共享,面向所有职工群众开放,就不是某一家的场所,因此,沈阳工会在建设过程中,除提供设立劳模创新工作室、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室、职工书屋、职工文体活动室、职工讲堂等工会服务外,还与户外劳动者休息站点、两代表一委员工作室、小区党群服务站、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阵地充分融合,一站提供便民服务、文化传承、文体活动、就业培训、法律服务、健康咨询、驿站休息、会议场地等20余个职工学习活动休闲专区。

第三,这个创新充分动员了各种社会资源。将职工之家建设到街道社区,自然是利用了社区的场地,与此同时,还吸引了更多相关部门积极融入,共享资源。如区委组织部建设了户外劳动者驿站,民政部门送来74项全市通办政务服务,人社部门投入了人力资源市场服务平台,卫健部门送来医疗器械设备和医护志愿者,教育部门送来幸福教育课程,政法委建设了平安工作室,司法部门送来律师团队云平台和法治图书,统战部门建设了同心室,大数据部门接通了联通网络,总之,在“共享职工之家”植入多个民生品牌场景,提供了更多服务。

第四,这个创新开启了“职工之家”共享共管模式。活动多,服务多,管理就成了必须解决的问题。工会是群众组织,做群众工作,依靠群众是顺理成章的,职工群众也乐于参与其中。于是有了“第一次做客,第二次当家”的新气象,许多职工既成了家里的“常客”,又成了家的“主人”。

事物总是发展变化的,工会工作也需要不断创新,以适应发展变化了的形势,把工会工作做得更好,更贴近实际。“共享职工之家”即是一个例证。

□张刃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