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专题
3上一版  下一版4
 
“知心书记”用真心换真心
疫情防控一线“多面手”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3上一篇 2022年7月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疫情防控一线“多面手”

史海建
大兴区图书馆办公室副主任
 

今年4月初,面对新冠疫情,大兴区图书馆办公室副主任史海建主动请缨参与驻隔离点疫情防控工作。在岗期间,他积极处理好每天的常规工作和突发状况,遇事总能拿出适当的预案、精准的措施,彰显了一名共产党员强烈的担当意识和认真履职尽责的精神。

和史海建一起去隔离点的工作人员都是第一次参与隔离点疫情防控工作,没有任何经验,大家在一起形成了互相帮助、能者多劳的工作默契。当时,史海建被分到最重要的数据组,负责接收和解除隔离人员。隔离点的工作不分昼夜,不仅工作人员连续工作,就连办公设备也是一刻都不能停歇,电脑更是必不可少的设备,所有的数据、系统都在电脑里。

一次,工作人员正在紧张的核实数据,结果电脑系统突然崩溃,工作人员无法操作电脑,数据面临丢失的危险,隔离点工作也将无法进行。紧急时刻,史海建化身电脑维修工,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对设备进行连夜抢修,最终数据保住了,设备也“起死回生”,工作组人员都松了口气。后来,工作组其他人遇到相关问题,也都是史海建帮着解决。

在集中观察期间,隔离人员不免有生病、受伤、情绪不稳定的时候。被隔离人员大部分都心情不太好,经常会闹情绪,而且不分时间,因此隔离点工作人员也是不分昼夜安慰他们,平复他们的情绪。遇到突发生病、受伤的情况,作为数据组成员的史海建立即化身联络员,及时与医护人员和人文关怀组联系,共同为隔离人员处理相关问题。一次,一名隔离人员出现新冠症状,工作组紧急启动应急措施,将隔离人员送到医院救治后,隔离点立即进行了消杀。

工作期间,多次遇到隔离相关政策变化的情况,隔离时间变短,符合条件的人员可以转为居家隔离,史海建立即联络各镇、街道,协同工作组一夜之间对相关人员进行核实,确保第二天便顺利完成解除隔离和转居家隔离的相关工作,同时还会及时做好隔离人员的心理工作,确保政策落实到位。

“这名隔离人员需要立刻抽血化验”“有人需要紧急测核酸”……收到通知后,史海建又成了司机,到医院“取管”,去疾控中心“送样”,与医护人员共同做好隔离人员紧急检测工作,日常工作非常忙碌。

“有情况,一名孕妇有早产征兆!”一天,一名产妇突然感觉身体不适,工作组气氛立即紧张起来,有人联络孕妇核实情况,有人联络医院,史海建立即穿好防护服、备好车辆。经过工作组通力合作,顺利将孕妇送至医院治疗。大家回来的时候相视一笑,因为又到了凌晨,这个时间收工已是工作常态,但大家默契的笑容里更多的是欣慰,因为孕妇顺利得到医治,病情稳定,是大家最希望看到的。

一天,就在史海建夜里紧急录入数据的时候,家里却出现了突发状况。孩子磕到脚,需要紧急去医院治疗,只能由妻子一人带着孩子去医院,史海建只能是干着急帮不上忙。为了确保工作不出差错,他一边电话安抚妻子和孩子的情绪,一边继续认真录入数据,把对家人的挂念转为战胜疫情的动力。

接收、解离、取管、送样……在隔离点,这些话、这些流程只有他们一听就懂。累了喝点咖啡、红牛,困了就站起来活动活动。这样的工作状态让他特别能够体会到隔离人员的焦躁心态。后来他发现,自己安慰隔离人员的过程中,也平复了自己的心态,因为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那就是希望疫情早日结束,早日恢复常态的生活。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只要工作需要,我就会尽我所能扮演各个角色,倾尽全力践行党旗下的铮铮誓言。”参与隔离点工作期间,史海建常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他还特意跟党旗合了张影,也正是这面飘扬在隔离点的党旗,坚定了他和所有工作人员的信念,激励他们克服种种困难,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本报记者 孙艳

 
3上一篇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