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快评
3上一版  下一版4
 
“密薪制”须找准隐私权与知情权平衡点
可循环快递包装需构建“大循环”
新型“导师带徒”模式 给人才培养注入活水
为使用公筷立法 具有积极意义
整治涉企乱收费
期待“货车司机关爱资金”形成示范效应
反电信诈骗 一刻也不容懈怠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2年7月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型“导师带徒”模式 给人才培养注入活水

 

近日,北京住总实业公司召开2022年重点任务专项工作组动员大会,由此也标志着该公司新型“导师带徒”正式启动。较传统“导师带徒”而言,实业公司大胆创新,在师带徒的时间规定以及人员可跨部门组合方面进行了突破,体现出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的导向。(6月30日《劳动午报》)

新型“导师带徒”模式亮点在哪儿?据了解,为保证“导师带徒”质量及成果,实业公司指定“领导能力、管理能力、业务能力”等综合实力强干的领导班子成员作为导师,“高配”导师大大提高了活动的吸引力和感召力。与此同时,“学徒”面向全体职工征集,不限岗位,并可结合自身兴趣爱好、职业规划等自由选择“导师”,充分调动了职工参与的积极性。

师傅对徒弟的“传、帮、带”可以说是好的传统。新型“导师带徒”模式确实给了我们有益的启示。

启示之一,“高配”导师确保了师傅培训徒弟的质量。常言道,打铁还需自身硬。“高配”导师既从源头上确保了培训的质量,也对师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是一个积极的信号。同时,也给我们社会做出了很好的示范。

启示之二,师傅和徒弟之间“配对”的灵活性。以前,新职工进厂,跟谁学,拜谁为师,往往都是“指定分配”,徒弟基本没有话语权和选择权。而现在的新型“导师带徒”通过不同时期、不同人员“再组合”的方式灵活“配对”,为企业发展持续提供新鲜血液和智力支持,确实是有益大胆的创新。

笔者认为,新型“导师带徒”模式给人才培养注入活水,不妨在更多的地方推广。□陶崇银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DC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