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快评
3上一版  下一版4
 
“密薪制”须找准隐私权与知情权平衡点
可循环快递包装需构建“大循环”
新型“导师带徒”模式 给人才培养注入活水
为使用公筷立法 具有积极意义
整治涉企乱收费
期待“货车司机关爱资金”形成示范效应
反电信诈骗 一刻也不容懈怠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2年7月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可循环快递包装需构建“大循环”

 

近两年,多个部门、相关企业大力推广可循环快递包装,加快快递包装“绿色革命”。记者近日采访发现,在消费者收到的快递中,纸箱、泡沫箱、塑料袋等传统包装占据主流,可循环快递包装日常生活中仍很少见到。(6月29日《北京青年报》)

近年来,多家快递企业纷纷推出可循环快递包装,不过尽管投入量越来越多,终端消费环节仍比较少见。除了政府采购、电商平台供货等大客户外,普通消费者很少使用过此类包装。究其原因,物流终端“最后一公里”回收成本高、难度大,导致可循环快递包装推而不广。打通可循环快递包装“最后一公里”,加快快递包装循环利用,必须走出“谁家孩子谁抱走”的小循环,构建快递企业资源共享的“大循环”。

一方面,统一规范循环箱生产回收。目前,可循环快递包装没有统一的标准,快递企业都是各自为战。有关部门应牵头制定统一的循环箱标准,引导企业规范回收利用运营模式,从而打破行业壁垒,让快递企业之间可以一“箱”通行,实现“谁回收,谁受益”。同时,打造循环箱多元回收体系。眼下,可循环箱大都是单向回收模式,即快递员送货上门时,消费者取出商品,将纸箱交给快递员带走。事实证明,这种做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快递企业应建立多元回收体系,在单位、高校、小区广泛设置回收站,让消费者选择在方便的时候自行交回箱子。在此基础上,出台一些诸如积分兑换快递服务或生活用品的激励措施,有助于提高消费者参与热忱,更好地推动快递包装循环利用。□张淳艺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DC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