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快评
3上一版  下一版4
 
柔性用工管理不失为清退超龄农民工可复制的好办法
“车间课堂”让一线技能人才快成长
“家属探岗” 助力职工提升安全观
依法整治“网络水军”
杜绝“直播带货”售假 要秉持“零容忍”态度
关爱环卫工是文明城市应有之义
规范互联网诊疗 要强化处方监管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篇4 2022年6月2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柔性用工管理不失为清退超龄农民工可复制的好办法

 

农民工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解决超龄农民工问题应该“给他们留一些喘息时间”,更需要通过体制机制改革逐步解决历史问题,柔性用工管理不失为可复制的办法。

近来,各地建筑业清退超龄农民工,引发了舆论对这一群体何去何从的广泛关注,特别是对强制执行“一刀切”的做法颇有争议。

《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2021年全国农民工总量为2.92亿人,其中50岁以上农民工占比27.3%,约为7972万人。如果按照部分地区超龄农民工“清退令”要求,禁止60周岁以上男性及50周岁以上女性从事建筑施工作业,那么,需要清退的超龄农民工数量不是小数,也由此带来两个问题:

其一,许多超龄农民工外出打工多年,早已把务工城市当做了自己的第二故乡,而且,长期的城市打工生活也导致了他们对农村生活的不适应。虽然从身份上来说他们仍旧是农民,但他们已经熟悉了城市的生活节奏和方式,养成了与农村生活不同的思想观念、生活习惯,很难“倒退”了。一个形象的说法是,他们“夹在了历史与现在、农村与城市之间。”而如今,他们若想在城市留下来,却变得越来越困难了。

其二,超龄农民工陆续从工地退场可能加剧建筑行业“用工难”。据建筑行业内熟悉情况的人士介绍,建筑工人队伍出现年龄断层,一方面,年轻人不愿意进入或留在建筑业;另一方面,部分工人因年龄较大无法再从事施工作业,企业正在流失大批已有劳动力。况且,这些超龄农民工大多已经熟悉了工作,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和技术水平。在人口红利减少,劳动力短缺的背景下,这样的劳动力流失实在可惜。

如何破解上述两个难题?怎样避免清退“一刀切”?安徽省住建厅提出了柔性用工管理方案,要求建筑企业建立长效机制,切实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的同时,在建筑行业实行柔性用工管理,分岗位确定用工年龄,并对超龄工人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加强安全教育。《工人日报》报道说,此举不仅受到农民工的欢迎,而且希望能够在更多行业更多岗位实行类似政策。

不同的工作岗位对于劳动者的年龄、体力有不同的要求。针对建筑行业特点,根据工种划分不同用工年龄,如涉及登高作业、重体力劳动等工种,确实需要有严格的年龄限制;而对于建筑业内勤岗位、部分管理岗位等,年龄则可适当放宽。分岗位确定用工年龄,给高龄农民工继续工作带来了新的希望,使他们能够继续留在城市工作,也使企业留住了需要且必要的劳动力,是一举两得的应对之策。

高龄劳动者体力衰退是必然现象,用工单位不愿雇用他们,无非是担心年纪大的劳动者容易突发疾病。如果对超龄人员做好定期体检,加强安全教育,安排他们在合适的岗位上工作,既保障了超龄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也满足了企业用工需要,同样一举两得。此外,还可以通过为超龄人员单独缴纳工伤保险的办法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据悉,目前江苏、浙江、广东等地已允许推行此项保险)。

农民工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解决超龄农民工问题应该“给他们留一些喘息时间”,更需要通过体制机制改革逐步解决历史问题,柔性用工管理不失为可复制的办法。让每一名外出务工者老有所依,才能从源头上解决农民工的超龄问题。

□张刃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