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特写
3上一版  下一版4
 
优化营商软环境 汇集发展硬实力
百余名“医生”连续5天给道岔做“手术”
租赁、借用机动车 发生交通事故谁担责?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篇4 2022年6月2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北京营商环境改革从跟跑摸索到领先示范
优化营商软环境 汇集发展硬实力

 

营商环境是影响企业发展和经营者决策的最重要因素之一,而营造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则是每座城市的重要目标。5年来,北京压茬推进营商环境改革,其中众多举措全国首创,改革经验也向全国推广。在中国营商环境评价中,本市综合排名连续3年成绩优异。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说,5年来,北京营商环境改革实现了从跟跑摸索到领先示范的转变。

办税缴费便利度不断提高

综合服务窗口、文书经办窗口、发票领用窗口……近日,记者在位于珠市口东大街14号的东城区税务局办税服务厅中看到,几位企业负责人正在相应的窗口办理涉税业务。

为解决纳税人“一套业务,多个窗口”痛点,2020年4月,东城区税务局办税服务厅进一步整合征管资源,将实体窗口整合为综合服务岗,在全市率先实现“大一窗”。整合后共开设窗口38个,其中综合服务窗口20个,设有电子税务局运维专班窗口8个、文书经办窗口3个、发票领用窗口1个、股权转让窗口5个等。

今年4月1日还在办税服务厅设立了“金燕工作室”,面向近3000家中央在京机关单位和相关企业提供定制服务。东城区税务局第一税务所(办税服务厅)副所长李洋介绍,工作室牵头连线各部门拓展专家团队,推行“7×24”小时“线上+线下”服务,及时对企业进行涉税辅导、风险提示,实现问办一体、一站解决。截至5月底,工作室已受理工单160个,涉及企业172户次,其中解决大企业涉税诉求90户次。

近年来,东城区税务局办税服务厅倡导“非接触式”办税。服务厅成立电子税务局运维专班,确保各项业务及时受理,让纳税人实现“足不出户网上办”。“办税便利度不断提高,特别是近期在留抵退税办理中,我们更是切实感受到纳税服务的人性化、便捷性、时效性。”某医药公司负责人赵女士介绍,“登录电子税务局申请提交后,我们可以随时在已办事项中观察到审核节点及流程进度。从申请提交到审批完成再到退税到账的一整个流程,仅在3天内就全部完成,实在太方便了。”

“一网通办”助力数字政务建设

智能终端自助办理区、多功能会商室、24小时自助服务……去年9月13日,北京城市副中心政务中心正式对外运行。作为全国首个以“智能终端自助办理”服务模式为主的省级综合性政务中心,通过“窗口上云”实现服务跨层级跨地域“市区贯通”,是副中心政务中心众多特色中的一项。

副中心政务服务中心以市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为总支撑,以六里桥市政务服务中心为审批总后台,通过“云窗口”,实现六里桥市政务服务中心1652项市级事项在副中心异地可办。副中心政务服务中心还推行智能终端办事为主的新模式,办事人通过智能终端可实现市、区两级共3034项事项的智能自助办理,并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助力预约申报、咨询辅导、材料提交、审批反馈、跨域协同的全流程智慧化提升,实现了174项企业、个人常用信息复用“少填写”,364项OCR可识别电子表单数据“免提交”,218类电子证照对比核验“减材料”,跨地域远程视频交互“零延时”,审批决定加盖电子印章“零时限”,让企业群众充分感受到信息化技术带来的便捷高效。下一步,副中心政务中心将进一步推动“云窗口”向“云大厅”转变,探索打造与实体大厅体验“同质同效同标同感”的副中心网上虚拟大厅,并通过PC端、移动端、智能办事终端、实体窗口和热线电话等多种渠道,将网上虚拟大厅的服务能力向百姓身边延伸。

记者从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了解到,本市加快数字政务建设,大力提高“一网通办”深度,强化跨层级、跨区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数据共享应用,下大力气打通制约“一网通办”的堵点。持续深化电子证照、电子印章应用,在事项申报、审批等环节调用电子证照2100万次,除涉密等特殊情况外,政务服务事项全部应上尽上,市级97.98%、区级97.01%的政务服务事项实现“全程网办”。

构建全链条全流程监管机制

记者从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了解到,在优化营商环境的过程中,本市夯实监管责任,完善监管规则,构建事前事中事后全链条全流程监管机制。运用风险、信用、科技、协同等6种监管方式,在餐饮、物流、养老等多个场景,推行“一业一册”“一业一单”“一业一查”“一业一评”等综合监管措施,破解“多头检查”“频繁检查”等问题。

同时,建立市场主体全生命周期监管链,汇聚市场主体注册登记、日常监管等生产经营全过程信用信息,纳入全市统一的4等9级信用评价体系,已覆盖34个行业184万家企业、汇聚信息8亿条、实行联合奖惩14.5万家次。

此外,将年度执法检查计划和执法检查单制度纳入《北京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深化落实行政检查单制度,统一检查内容、方式、标准、结果等内容,已制作行政检查单5200余份,涵盖行政处罚职权8500余项,持续规范行政检查行为,有效解决履职随意、监管扰民的问题。

□本报记者 盛丽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