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岁的孙伟华是北京环卫集团固废物流公司的一名驾驶员,他不仅拥有熟练的驾驶技术,还懂修车会保养,是一名勤奋努力的优秀员工。刚刚保障完北京冬奥会,他原本计划休假,可面对突发的疫情,孙伟华选择逆行而上,主动加入清运重点管控生活垃圾的“抗击疫情突击队”……
抗击疫情再出发
4月底北京突发新一轮新冠肺炎疫情时,孙伟华刚封闭完成北京冬奥会服务保障工作。他的老家在辽宁省朝阳市,为了服务北京冬奥会,已整整一年没有回家看望家人了。得知公司要组建“抗击疫情突击队”的消息,原本准备回乡探亲的孙伟华改变了计划。母亲在老家也专门打来电话叮嘱他:“伟华,关键时刻,你必须留在车队,完成好抗疫任务。”孙伟华主动报名,成为“抗击疫情突击队”的一员。
这支“抗击疫情突击队”承担着北京市朝阳区、丰台区、东城区、通州区、怀柔区等13个区隔离点、封管控小区、大规模核酸检测点产生的重点管控生活垃圾的清运工作。每天中午11点,孙伟华准时来到停车场,检查车况、领取任务、穿好防护服,然后从位于南四环的停车楼驻地出发。由于病毒传染性强,孙伟华作业过程中实行闭环管理,全程不能下车。为了减少上厕所,孙伟华尽量少喝水,累了就在狭窄的驾驶室内简单地活动一下手脚,饿了就抓起车上餐包里准备的食品抓紧吃两口。他每天驾车往返于重点管控区域和垃圾焚烧厂之间,在车上一坐就是10多个小时,完成任务返回驻地常常已是深夜。
坚持以最严标准作业
孙伟华在环卫行业工作8年了,曾参与过新发地涉疫农产品清运、北京冬奥会重点管控垃圾清运等工作。作为一名抗疫“老兵”,他主动把此前积累的工作经验与同事分享,协助突击队里新来的成员做好自身防护,指导他们佩戴全套防护用具,穿戴医用防护服、双层手套、医用护目镜及一次性鞋套。“我们一定要坚持高标准防护,每个人上岗前都要反复练习,只有以最严标准作业,才能确保自身不感染,才能打败病毒。”孙伟华对新加入的突击队员说。
前段时间,孙伟华负责清运怀柔区一个管控小区的垃圾,他驾驶的是一辆近10米长的集装箱清运车。小区里车多路窄,有的垃圾收纳点位于“死胡同”,清运车无法掉头,只能倒着进去,有的路段甚至需要掰回后视镜,“盲开”才能通过。孙伟华每天都会想尽办法克服困难,最终圆满完成工作。时间长了,他的工作得到小区垃圾收纳点工作人员的肯定。每次小区里的工作人员都提前清走路上的障碍物,主动进行引导,“孙师傅这人,有礼貌、素质高,我们都愿意跟他合作。”每次离开的时候,小区工作人员都对他称赞不已,频频挥手致意。
“疫情不散我不退”
由于需要穿戴各类防护用品,每天半夜回到宿舍时,孙伟华的脸上会留下深深的勒痕,手腕、胳膊、腿上也都捂出了痱子。但他却说:“哪有不吃苦的工作,这是我的职责。疫情不散,我坚决不退。”
在领导和同事眼中,孙伟华踏实肯干,面对急难险重的任务,总是冲锋在前。今年2月份北京冬奥会时,孙伟华也是顶风冒雪,穿过盘旋的山道,前去延庆赛区清运重点管控垃圾,最终圆满完成了各项保障任务。孙伟华也凭着出色的表现被评为了“北京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北京市先进个人”。
在北京环卫集团固废物流公司“抗击疫情突击队”里,孙伟华有一群志同道合的同事。在疫情面前,他们勇于担当,用实际行动践行着时传祥精神。孙伟华坚信:“只要我们坚持到底,就一定能够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本报记者 边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