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择业是人生大事,当然需要慎重考量,尽可能达成理想。但面对就业形势严峻的现实,则不能过于理想化,还是应该从实际出发,先就业,再选择,未尝不是理性的职业追求。
近日,有关年轻人择业对雇主进行“反向背调”的新闻引起媒体关注,有记者调查报道,许多年轻人通过各种社交平台搜集资料,发现用人单位内卷严重的坚决不去,法律纠纷多的谨慎选择,上司有“PUA”倾向的尽量绕行……于是,有专家认为,“此举使人岗匹配更加精准,有助于年轻人的职业发展,有助于劳动关系和谐稳定,是重塑职场生态的一股新风。”
不过,几乎与此同时,比这条新闻更引人注目的就业信息还有:某城管部门招聘,仅有的两个岗位为“海归、名校、博士”夺得;某偏僻地区招聘,九成岗位要求“硕士以上学历”;某地鼓励年轻学子先下乡支农,再图进步……如此说来,用不着“反向背调”,现在的年轻人就业还远没到可以挑挑拣拣的时候。
面对就业信息矛盾现象,如何看待就业市场变化,怎样慎重选择自己的职业,的确值得年轻人细思量。
作为伴随互联网长大的新生代,思想特征鲜明,个性彰显突出,择业崇尚宽松自由的环境,追求更具创造力的岗位,都是客观存在,无可厚非,而且确实需要用人单位给予重视,并且设法满足和尊重,以求劳动关系和谐。从这个意义上说,年轻求职者“反向背调”选择性就业“正在重塑职场生态”,也算靠谱。但是,且不说这需要一个彼此磨合、适应的过程,仅就目前的就业形势看,大批年轻人通过“反向背调”择业并不现实,而且更非多数人可为。
“反向背调”需要时间、精力,对诸多用人单位做比较、选择,意味着不能尽快实现就业。现实中能够这样做的年轻人,要么家境富裕,“不指望”其急于就业,要么有出众的才华,有“待价而沽”的“资本”。实事求是说,绝大多数年轻人并不具备这样的条件,尽快实现就业才是他们的“刚需”。
受新冠疫情影响,今年的就业形势严峻,因此国家出台“就业优先”政策,要求“稳就业保民生”。根据政府工作报告,今年需要安排就业的城镇新增劳动力约1600万人,而今年高校毕业生就有1076万人,规模和增量均创历史新高,而且今年还是首批“00后”本科毕业生加入求职大军。与此同时,就业市场的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一边是大学生就业难,另一边是中小企业、制造业企业对人才缺乏吸引力。加之新冠疫情影响,不仅部分行业、企业生产经营状况还没有恢复到疫情前水平,用人需求不旺,甚至不排除裁员的可能。落实“稳就业保民生”政策,如果加上需要重新就业的劳动者,劳动市场形势将愈发严峻,对于绝大多数年轻人而言,恐怕没有多少“反向背调”后选择性就业的机会。在越来越激烈的就业竞争之下,说什么“反向背调”日渐风行,甚至成为“00后”的求职标配,显然是夸大其词了。况且,社交媒体上许多信息真假难辨,如果不加甄别地“反向背调”,完全可能被误导,反而影响了正常的就业选择。
年轻人择业是人生大事,当然需要慎重考量,尽可能达成理想。但面对就业形势严峻的现实,则不能过于理想化,还是应该从实际出发,先就业,再选择,未尝不是理性的职业追求。
□张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