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情怀
3上一版
 
烟囱见证的青葱岁月
母亲的倔强
皆由食物勾连起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篇4 2022年5月1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烟囱见证的青葱岁月

 

今年是中建二局成立70周年,回想起过去几十年工作中所经历的桩桩件件,最让我心潮澎湃的还是参与扬子乙烯工程建设的那段时间,那里沉淀着我青春拼搏的记忆。

1985年南京扬子江北面的长芦,昔日荒凉的江滩上,一台台大型引进装置正吊装就位,一座座高大的建筑物正在崛起。1月15日,中建二局四公司一处的滑模青年突击队接到建设扬子乙烯工程的通知,主要任务是在5月底以前完成高达150米乙烯脱硫烟囱的外筒混凝土浇筑。这一烟囱在我国工程设计上尚属首次,它采用“筒中筒”式,即在一个大直径钢筋砼外筒中,再安装一个内筒,受力结构和排烟防腐构造分开。即使在高硫量烟气腐蚀严重时,也不会影响受力结构的安全度,同时,还可以实现工人从爬梯到各层平台对内桶进行观察、检查和维修……这些都是当时一般单筒式所不具备的。但是,此种烟筒设计在施工中面临着高空作业的很多困难,也正因为这个原因,为它先后找了五次“婆家”都没有“嫁”出去,大家往往一看图纸就摇头叫难。

四公司滑模青年突击队到达南京的第二天早上,大家来不及休息,就急匆匆地赶到了工地。条件要比我们想象中还要恶劣,首先面临的是滑模平台的制作任务,风雪交加,天气异常寒冷,现场没有吊车,更没有起重设备,一个构件起码二三百斤,怎样才能吊到12米高的地方去组装呢?再三考虑还是无法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案,我带头组织了一个9人的小突击队,只好“土法上马”,人抬、肩扛、滑车、倒链一起上。

工地上,到处都是几寸厚的泥浆,我们脱下了棉鞋,换上冰凉的雨靴。跳板上的雨水很快结成了冰渣,一踏就滑,我们只好把草垫铺在上面。几乎每天都是寒风裹着雨雪的天气,突击队队员们棉衣很快就被雨雪和汗水浸湿了,由于空气潮湿,洗的衣服几天也只能晾个半干,湿的衣服直接穿在身上,用身体的热气烘干。最受苦的就要算是两只脚了,由于每天只能穿雨靴,很多人的两只脚都被冻烂了,疼得厉害时,只好把两只脚放到凉水里。气候恶劣、生活条件差,许多同事感冒了,但他们仍然咬牙坚持着,带病上班,没有一个叫苦。仅用了11天就完成了平台组装任务,工期提前了20天。

然而,对于滑模队来说,组装平台只是激战前的序幕,滑模施工才是战斗的开始。按照正常的滑模施工组织设计,脱硫烟囱的滑模需要强劳力80余人,由于种种原因,我们开工的第一天却只有30多人,大家都知道,干滑模是个力气活儿、苦差事,面对如此严重的劳动力短缺情况,我们没有退缩,共同迸发出一个声音:上!小伙子们虽然薄衣单衫,但仍是挥汗如雨。台上的放下钳子又抄起扳手,台下的推完混凝土又忙着吊运钢筋。经过一天的团结奋斗,我们顺利地浇筑了五六方混凝土,使滑模试滑一次成功。

紧跟着就进入了正式施工的阶段,由于施工条件有限,施工人员实行倒班制,一登上平台就是12小时。整整38个日夜,白天战风雨斗烈日,晚上挑灯战严寒,经过大家的艰苦拼搏,脱硫烟囱“节节上升”。清晨,我们在工地看旭日东升;夜晚,我们欣赏着整个扬子江的美景,骄傲和自豪的情绪不觉涌上心头。一想到能为国家重点工程做贡献,大家就心情滚烫、热血沸腾。在所有职工的团结拼搏下,整个滑模工期只用了38天。

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们的烟囱滑模工程质量荣获了工地上第一个优质工程特殊荣誉;滑模施工工艺获化工部工艺设计三等奖;我也获得了“全国青年突击手”的殊荣。当年日本专家小栗先生翘起小拇指对工程指挥说:“你们的设备是这个……”却又竖起大拇指说:“但是你们的人,是这个!是这个!”

时光荏苒,37年前在南京扬子乙烯工程的日日夜夜清晰地留在我的记忆里,一如昨日,那段经历在我的生命中闪着光,是我一辈子的骄傲和财富。

□李刚/口述 高新燕/撰写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DC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