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是一种以体循环动脉血压收缩压和(或)舒张压升高为主要特点的临床综合症,也是心脑血管疾病、脑卒中和冠心病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被称为影响人类健康的“无形杀手”。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心脏康复中心医生张平提醒,有些高血压早期症状并不典型,早发现对高血压病治疗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我们真的了解高血压吗?
所谓高血压,顾名思义,它指的就是患者动脉血压超过了正常标准。通常,血压测试主要有两部分,分别是舒张压和收缩压。就目前临床对高血压的诊断标准来看,只要血压超过了140/90mmHg以上,就可以被诊断为高血压。
很多人都对高血压有相当错误的解读,认为只有收缩和舒张压双重升高,才可以被诊断为高血压。殊不知,高血压在临床有多个类型,确诊高血压这两个指标可以合并诊断,也可以分开进行判断。无论是收缩压或舒张压哪一指标超过了正常范围,都可以诊断为高血压。例如患者收缩压处于正常的水平,但舒张压却超过了正常标准,这种情况在临床被称为单纯性舒张期高血压,它多出现在青中年人群身上。其发病的因素,和长期工作压力较大、生活过于紧张忙碌、运动量较少、饮食不健康等多个因素相关。处于单纯性舒张压期的高血压患者,血管其实并没有出现真正意义上的实质性损伤,所以这个阶段的高血压其实存在一定的逆转可能性。
症状不典型 重在早发现
血压仿佛看不见、摸不着,但它的测量并不复杂,用血压计即可测出。在连续多次重复测量后,测出的血压≥140/90mmHg即可诊断为高血压。如果只有一次血压高,应该1-4周内在医院进行2-3次测量。
高血压的症状因人而异。早期出现的常见症状有头晕、头痛、颈项板紧、疲劳、心悸等,发病初期会在劳累、精神紧张、血压突然升至较高水平时出现剧烈头痛、呕吐、心悸、眩晕等症状,严重时会发生意识不清、抽搐。患者一旦有以上症状,一定要及时去医院进一步确诊。
有人觉得出现头晕、头痛很可能是感冒了,吃些普通感冒药、止痛药就好了,不必当回事,这种做法并不可取。其实,一些看似普通的症状很可能是一些较为严重疾病的信号,应当加以重视,并且尽量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高血压诱因多 不是老年人专利
有人认为自己还年轻就不会得高血压,其实现在高血压发病人群逐渐年轻化,许多青年人甚至少年都没能幸免,这要从高血压的成因说起。
高血压从临床上可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两类。继发性高血压指的是由某些确定的疾病或病因引起的高血压,约占高血压患者中的5%,我们生活中说的高血压则多指原发性高血压。原发性高血压的病因并不是单一的,主要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
高血压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约60%高血压患者有高血压家族史。环境因素一般有高钠低钾饮食、肥胖超重、精神压力大、药物作用、吸烟饮酒、高脂肪饮食等。此外,随着年龄的增长血压也会升高,因而高血压在中老年人中发病率更高,但是这不代表年轻人就可以高枕无忧。
生活中常见的方便面、火腿、面包、薯片等加工食物都是含盐大户,再加上诸多大餐小吃也往往为了追求口感而大量添加调味料,钠盐摄入过多直接影响血压升高是引发高血压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年轻人对美食与烟酒的青睐,高血压发病人群逐渐年轻化,已不再是老年人专属。
高度重视 预防治疗
被称为人类健康“无形杀手”的高血压,其危害性不容忽视。长期高血压可能引起心室肥厚和心、脑、肾组织缺血,甚至导致这些器官的功能衰竭。其中脑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及慢性肾病等是主要合并症,致残、致死率较高。
因此,一旦被确诊为高血压,患者一定要做到改善生活方式和服用降压药物同时进行,实现科学降压。服用降压药的前提是在医生的诊断和建议下用药,做到按时服用,并且做好定时测量血压和复查,切不可自行停药、换药。
高血压患者在生活中应该尽量做到饮食清淡、少吃加工食品以减少钠盐摄入,戒烟戒酒、坚持运动、调控精神压力、保证足够睡眠,并且养成定期体检、监测血压的好习惯,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没有高血压的人群也可以参考借鉴这些做法,达到无病预防、未雨绸缪的效果。
□本报记者 陈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