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情怀
3上一版  下一版4
 
深入探寻鲁迅精神要义
清明念母
■征稿启事
多措并举推进创卫工作
母爱的雕像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3上一篇 2022年4月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母爱的雕像

 

记忆中,小时候的冬天特别寒冷,家住四面环水的小镇,常因天寒地冻,河流冰封,轮船停航。深夜,寒风凛冽,霜冷刺骨,母亲带着我们,行走在宽宽窄窄、弯弯曲曲的幽深小巷。

母亲是小镇布厂的挡车工,上班三班制,车间里她要挡四台织布机。下夜班后,她到托儿所把已熟睡的我和大妹带回家。身后背兜里,是一岁多的我,胸前一只手抱着刚出生几个月的妹妹,另一只手打着手电,胳膊上挎着她缝制的蓝色棉布包,里面装着饭盒和婴儿用品。

辛苦工作半夜的母亲,饥寒交迫。从布厂到家,转弯抹角有近四里地,她越走越慢,实在走不动,就倚在黑暗墙角背风处歇口气。有时,妈妈的手冻僵没知觉,胸前抱着的妹妹往下滑,母亲就用牙齿死死咬住妹妹棉袄的前襟。风里雨里、霜里雪里、白天黑夜,母亲把我们从家带到厂,再从厂带到家,一天天,我们渐渐长大。

酷热难熬的夏夜,上完白班的母亲让我们睡在院子里的木门上,那是卸下的两扇堂屋门用凳做成的床。她坐在床上中央,手拿着芭蕉扇为我们驱蚊扇风。记得有个夏夜,我翻身时看见母亲深夜仍坐着,上身弯曲,头伏在屈起的膝盖上,手里的扇子仍在轻轻挥动。母亲为了我们,就这样整夜蜷缩着,要晓得第二天,她还要在织布机震耳欲聋的轰鸣中,站着工作八小时。母亲手拿扇子蜷缩的形象,深深刻在我脑海里,那是一尊伟大母爱的雕像!

随着我们逐渐长大,吃饭穿衣上学等经济负担越来越重。母亲省吃俭用让我们上学读书,买书本、文具从不吝啬,总嘱咐我们好好读书。母亲聪明能干,会绣花、盘扣、裁剪,做一手的好针线活,却因家贫未能上学。过年时,她舍不得为自己做件新衣,总是穿那件洗得发白的湖蓝布罩衫,却为我们每人做一件新衣裳,扎鲜艳的头绳,把我们打扮得漂漂亮亮。

从学校毕业后,我参加工作,被分配在离家二十多里远的乡村。有年秋天,家在农村的同事们请假农忙,我一个多月未能回家。母亲想我,竟在一天下午下班后,一个人带着手电,还有我爱吃的一大搪瓷杯小鱼煮咸菜,走了二十多里乡间小路,直到天黑才到了我单位。我喜出望外,想请她到村里小馆子吃顿饭,住一宿再走。她坚决不肯,“来不及吃饭,你爸你妹在家等着呢,明早我还要上早班,不能迟到!”

从小镇到乡下,途中要过一条水流湍急宽阔的大河,我知道不能耽误,把母亲送到村口,她就不让我再送。看着母亲打着手电,瘦弱的身躯,晃晃悠悠消失在空旷田野的深处,泪水禁不住哗啦啦流了下来。那时的日子太清苦了,我宿舍里竟没有一块可供母亲充饥的食物。母亲就这样饥肠辘辘在夜色中匆匆而去,想到此,我就心痛不已……

再后来,我有了家庭,妹妹也相继出嫁,辛苦操劳半辈子的母亲终于可以安享幸福晚年。谁料想,积劳成疾的母亲,却丢下我们,撒手人寰。

我跌入“子欲养而亲不待”的痛苦深渊。每每想起一生苦难的母亲,唯有止不住的眼泪长流不止……

□刘乔兰

 
3上一篇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