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专题
3上一版  下一版4
 
大事小情主动向前 努力优化活动体验
从“一日一册”到20小时打造“临时路线”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3上一篇 2022年4月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从“一日一册”到20小时打造“临时路线”

在大运河森林公园,许载舟(右一)与安保部门的工作人员一起商讨制定安全应急预案
许载舟
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办公室副主任
 

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已经落下帷幕,参与火炬接力筹备和运行工作的许载舟也回到了工作岗位上,说起这段经历,他至今记忆犹新。“参与制作火炬接力景观布置方案,我们连续三周,出了200多本样稿,几乎是‘一日一册’;而在大运河森林公园火炬传递前,更是挑战了20小时内完成新路线规划与布景实施,这是个高难度任务。”许载舟自豪地说,克服万难,全力以赴,是他对过去近5个月工作最大的体会,而这次难得的经历,也让他树立了“能打硬仗”的信心与勇气。

许载舟现任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办公室副主任,2021年11月,他被组织抽调至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北京市运行保障指挥部火炬接力保障组活动景观组的综合运行处,并担任第五组组长。由于是美术专业出身,许载舟一进组,就主动请缨参与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火炬接力景观布置方案制作。

“离火炬接力倒计时不足100天,我们需要实地踏勘,了解各点位景观环境、局部气候、基础设施和周边交通等情况,并结合核心主题与实际情况,与冬奥组委专家、实施和属地单位多次会商、研究设计方案。”许载舟说,这是一个复杂的综合性的工作,为了圆满完成设计工作,他和团队不惧严寒,先后十几次反复实地踏勘,形成初步方案后,更是精益求精,不断打磨雕琢样稿。

“那段时间,我们上午交样稿,接受审核,下午和晚上结合各方意见,进行修改。有时更是要奋战到凌晨,才能把新稿送印刷厂,然后第二天继续接受审核。”许载舟回忆,连续三周时间,他和团队几乎是日夜兼程地干工,一边修改内容,一边排版,一边进行校对,经过不断内卷、较真、挑错,终于在改了十几个版本200多册样稿后,完成了《北京2022年冬奥火炬接力景观布置方案》和《北京2022年冬残奥火炬接力景观布置方案》,得到了指挥部领导和组委专家的一致认可。

如果说“一日一册”的制作方案仅仅是对头脑和精力的挑战,火炬接力前20个小时,接下修改部分传递路线的任务,则是对许载舟和同事们应急处置能力、重新规划实施能力和心理素质的综合考验。

“2022年2月3日下午两点多,我们接到气象部门预计第二天火炬接力当天大概率出现大风天气的通知,需要紧急将大运河森林公园原计划水路接力棒次改为陆路接力的调整。”许载舟说,“不到20个小时,我们要完成新路线规划、传递点位测绘,以及新增路段布景等众多工作,当时心理压力之大可想而知。”

没有时间犹豫,接受任务的许载舟凭借对园区的熟悉和扎实的准备工作,很快就在当天下午四点钟左右拿出了新的设计方案,并一次通过,随后,测绘传递点位,布置景观,配套应急预案、观众集散方案等一气呵成。“我始终不能忘记现场领导的信任和来自同志们的支持。”许载舟说,领导的一句“你是现场指挥,你能做最精准判断”的信任,给了他莫大的鼓舞;同事们及时支援了2.38公里新增路段所需60套道旗、15套A字板、120套一米栏等物料,让他大为感动。

2月3日晚上八点多,从其他火炬传递点位送来的整整5辆大卡车的布景物料陆续达到大运河森林公园,现场40多名工作人员一起奋战,与时间赛跑,进行景观布置,直至夜里12点多。“事实上,夜里布景有很多未知,我们不知道新布景能不能扛过夜间的大风,也不知道白天的效果如何,甚至考虑到了道旗是否有遮挡或阴影。”许载舟告诉记者,即便是心中略感不安,但他对团队的方案还是非常有信心的。

第二天,北京2022年冬奥会在大运河森林公园的火炬传递顺利进行,守在指挥室里临阵指挥的许载舟沉稳坚定。

“唯一遗憾的是,受天气影响,精心准备的坊船水上传递火炬的画面没有展示出来。”许载舟告诉记者,在前面的无数次演练过程中,他看到铺着“2022”字样橙色地毯的坊船,划过运河蓝色的水面,简直美极了。团队对此付出了很大心血与精力。“虽然带着这份遗憾,但我们还是高水平的完成了工作。”许载舟说,完成了此次奥运运行保障工作,他自信身处的团队是一支能打硬仗的队伍,虽然过程有苦也有累,但如今回忆起来,满是开心与收获,而这也将成为他人生非常重要的记忆和宝贵的财富。

(本期照片由本报记者陈艺、彭程摄)

□本报记者 王路曼

 
3上一篇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