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快评
3上一版  下一版4
 
破解“制造业招工难”需综合施策同向发力
养老服务业考评机制细才有“戏”
全面提升适老化改造 让智能电视对老人更友好
严查假证
给灵活就业者 系上“安全带”
“捡起叠好国旗” 是一堂生动的爱国课
暖暖的退休欢送会体现工会关爱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篇4 2022年3月2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破解“制造业招工难”需综合施策同向发力

 

社会各方要携起手来,从思想观念、评价机制等方面同向发力,打破制约工人成长进步的藩篱,在全社会营造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良好氛围,让更多的年轻人愿意进工厂当工人,尤其是让全社会认同当技术工人是一件体面荣耀的事。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制造业“招不来”“留不住”年轻人这一话题,引发代表委员和媒体广泛关注。全国人大代表、小康集团董事长张兴海“鼓励年轻人少送外卖、多进工厂”的建议曾一度冲上热搜。

近年来,随着平台经济的兴起,大量年轻人投身其中,制造业招工难的现象越来越突出。人社部自2019年发布“最缺工”100个职业排行以来,制造业类职业占比一直居高不下。今年2月发布的2021年第四季度排行显示,100个“最缺工”职业中,有43个属于生产制造业。

曾几何时,进厂当工人是一件非常荣耀的事。当上工人就意味着端上了铁饭碗,“一人当工人,养活全家人”。然而,近些年来,工人身份不再像以前那样体面和吃香了,很多年轻人不愿意进厂当工人。社会价值异化导致的职业认同度下降是一个原因,特别是在一些非公企业,给人打工、低人一等的心态较为普遍,被雇佣感强烈。同时,收入待遇低、劳动强度大、上升通道窄,更是一个不容回避的现实问题。加之近年来,一些企业被曝出实行“996”“007”工作制,推崇所谓“加班文化”,对职工缺少人文关怀,更让一些年轻人对进厂当工人望而却步。相比较而言,做外卖小哥,工作时间自由,收入也好于进厂当工人。现实面前,年轻人更愿意送外卖在情理之中,无可厚非。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压舱石”,做大做强制造业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需要更多朝气蓬勃的年轻人投身其中。然而,让年轻人愿意进厂当工人,不是一个单纯靠鼓励,或者说提高薪酬待遇就能解决的问题,这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企业、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综合施策,系统治理。

制造企业要担负起主体责任,加快转型升级,告别粗放模式,增加产品附加值,提高企业利润率,如此才有底气给工人涨工资提待遇;必须要注重不断改善工作环境,加强人文关怀,让员工体面劳动,舒心工作,有尊严地生活。

政府层面要出台法规政策,护佑制造企业转型升级,在税费减免、营商环境等方面施以援手,使企业有动力去提高工人工资待遇,畅通技能工人晋升通道;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给企业源源不断输送技术工人,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厚植技能人才基础。

各级工会组织要整合资源,统合力量,紧扣政治上保证、制度上落实、素质上提高、权益上维护的总体要求,牵头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打造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宏大产业工人队伍。

社会各方要携起手来,从思想观念、评价机制等方面同向发力,打破制约工人成长进步的藩篱,在全社会营造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良好氛围,让更多的年轻人愿意进工厂当工人,尤其是让全社会认同当技术工人是一件体面荣耀的事。

需要明确的是,新就业形态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在保就业稳就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与做大做强制造业,两者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而是共生共荣的关系。送外卖也好,当工人也罢,从事的工作同样光荣,付出的劳动同样伟大,都是美好生活的奋斗者。因此,不能因制造业招工难,而人为阻断劳动力在行业之间的自由流动。

□何应洋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