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玉之美,美在鬼斧神工的技艺雕琢;诗词之美,美在字斟句酌的灵感迸发。一珠一玉,见证古今中外的文明发展;一诗一词,彰显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当珠玉邂逅诗词,绚烂的艺术和瑰丽的文学有了更加广阔的舞台……许丽虹和梁慧出版的《一珠一玉,一诗一词》,通过一颗颗小小的古珠,讲述其背后许多有趣的历史故事。
自古以来,珠玉作为社会权力、风尚和情感的浓缩,被赋予极为重要的象征意义。许丽虹和梁慧认为,古人创作的诗词数不胜数,能流传下来的都是经典。在古诗词里,借助珠玉,我们可以发现大量的文化积淀。《诗经》里绝世美人的婚礼装是什么样的?汉朝的豪车是什么样的?玫瑰在古代竟是种宝石?作者以《诗经》、唐诗、宋词等古诗词中提到的珠玉为引,配合150张精美彩插,带读者走进活色生香的古珠世界,直观感知千百年前名词背后的古珠实物,生动地还原了古诗词中的珠玉之美。她们的笔触,写的是珠玉,道的却是人情。
以《青玉案》为例,案是指代木制的盛放食物的矮脚托盘。后来泛指长形的桌子或架起来代替桌子用的长木板。案的用途,除了食案,还有琴案、书案、供案等。所谓青玉案,就是用玉质细润、色青似水的南阳玉雕刻出来的。“青玉案“最后成了词牌名,取于东汉张衡《四愁诗》“美人赠我锦绣段,何以报之青玉案”诗句。以“青玉案”为词牌名的宋词多到不可枚举,譬如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等、贺铸《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等。
以《美人赠我金错刀》为例,作者以东汉张衡《四愁诗》之一“美人赠我金错刀,何以报之英琼瑶”引出“金错刀”,介绍了“错金工艺”,一是镶嵌法,二是涂画法。错金工艺运用的高峰期在战国至汉代,越王勾践剑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作者认为,美人赠给张衡的金错刀,应该是佩刀,集文修武备于一身,而这里的“美人”实则代指皇帝,张衡委婉地表达了想要得到皇帝重用、建功立业的愿望和决心。由于历史的波折,珠玉中沉淀的文化因子很多已被淹没,而《一珠一玉,一诗一词》能追索脉络、打捞诗意、联结传承,极具现实意义,同时还可以窥览灿烂辉煌的中华文化。
□邓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