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没有直达一线赛场,但是我们以另外一种方式找到了我们于这场冰雪盛会的价值。”在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期间,志愿者郭远忙得不亦乐乎,她身兼多职,先是担任石景山场站B4车队调度中心调度员,随后又加入到了机场随车保障的队伍中。她说,通过参与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志愿服务,深刻感受到,把很小的力量汇聚起来,就会变为强大的力量。
冬奥会期间,郭远作为石景山场站B4车队调度中心调度员,每天都要和大量的数据表格打交道,其中包括运营行程安排、出发车记录、运行公里数、油耗等一系列的信息,她说,虽然这个工作岗位离冬奥村运动员们很遥远,但却是不可或缺的部分。
北京冬奥会结束,郭远和伙伴们无缝衔接冬残奥会筹备工作。因北京赛区举办轮椅冰壶比赛,按照北京冬奥组委要求,北京公交集团特别将40辆车改造为“福祉车”,保障轮椅乘客及随行人员便利出行。“当我们在残奥会‘福祉车’接机志愿者培训会上得知,目前需要志愿者随车进行志愿服务保障工作时,当场便决定要报名参加。”
郭远说,大家都知道,随车志愿者要面临防护、安全等一系列问题,但他们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报名后,任务很快就安排下来了,虽然前期已经进行过不同类型的“福祉车”培训和防护服穿戴培训,可是当真正迈向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的时候,她的内心还是感到很激动——能够近距离看到运动员,同时又“很紧张”——近期国内外的疫情状况。
执行任务时,郭远和伙伴们需要提前近六个小时,于凌晨从驻地出发,随“福祉车”前往北京首都国际机场T3航站楼停车场等待航班到达,待航班到达,他们又要在严密的二级防护下,于T3航站楼等待一个小时左右的运动员及行李安检。“当时的我已经略微感到疲惫,但我不敢有一丝松懈,一直在心里对自己说,要打起精神迎接运动员。”郭远坦言。
郭远的工作是帮助轮椅运动员上车,将地锁牢牢安在轮椅上,并且帮忙系好安全带,以保证车辆行驶途中的安全,在进行操作的同时,需要用英语和简单的手势与运动员进行沟通,提示运动员们这样做是为了注意安全。“这个过程中,我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帮助每一位外国人解决问题,并让运动员们保持轻松的心态,使得每位外国友人都能感受到来自中国的热情。”郭远说,在经历了长达十个小时的工作后,成就感总能洗刷掉一天的疲惫。
□本报记者 张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