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生活
3上一版  下一版4
 
北京养老服务推出“时间银行”
洗脸要和毛囊反着来
持之以恒做好接诉即办工作
白天无故嗜睡可能预示4种病
听吵闹音乐会增加老年痴呆风险
不粘锅2-3年就要更换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篇4 2022年1月2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北京养老服务推出“时间银行”
攒一万个“时间币”可住公办养老机构
 

记者近日从北京市民政局了解到,《北京市养老服务时间银行实施方案(试行)》将于6月1日实施。通过“时间银行”,不但老年人受益,参与养老服务的志愿者也将受益,可通过提供养老志愿服务时间积攒获得“时间币”,用于兑换相关养老服务。《实施方案》还有哪些具体内容?记者带您了解一下。

哪些人可以参与?

《实施方案》中明确,在经过培训后,满18周岁、热心公益事业、身心健康的北京市常住居民,或北京市未满18周岁的在校学生在其监护人的带领下参与养老志愿服务的,可成为志愿者并在“时间银行”建立对应个人账户,每服务1个小时可获得1个时间币并存入账户,时间币在全市范围内通存通兑。志愿者既可以在60岁以后兑换相同时长的服务供本人使用,也可以赠送给自己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直系亲属,让亲人享受服务。

同时,倡导低龄老年人、退休干部、星级志愿者、党员尤其是回社区报到的党员,以及从事家庭照护的家政服务人员、失能老年人直系亲属注册为养老服务时间银行志愿者。

鼓励和支持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社会组织、在京高校等成立志愿服务队。倡导社区(村)邻里互助队或志愿服务队成为“时间银行”志愿服务组织,依法依规招募志愿者,开展养老志愿服务活动。

哪些人可享受服务?

养老服务时间银行的服务内容,包括情感慰藉、协助服务、出行陪伴、文体活动、健康科普、法律援助、培训讲座、指导防范金融和网络风险等八类服务,基本符合北京市老年群体的普适性需求。

养老服务时间银行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年满60周岁的老年人群体。符合服务对象条件的老年人在信息管理平台完成服务对象身份认证,个人可登录信息管理平台进行查询。

针对经济困难、重度失能、失智、计划生育特殊家庭、重度残疾老年人等基本养老服务对象和高龄老年人,以及其他急需社会给予帮助的困难老年人等特殊老年人群,《实施方案》明确各区民政部门可结合实际情况,优先为上述特殊老年群体免费赠予一定数量的时间币,用于发布养老服务需求,兑换志愿者提供的各类服务,切实解决特殊老年群体突出的养老需求。

如何申请或提供志愿服务?

“时间银行”运行、运转的基础是信息管理平台,近期,北京市民政局将发布平台微信小程序或APP,方便群众完成登录、认证、发布信息、记录时长等各项操作。

年满60岁的老年人可登录养老服务时间银行信息管理平台提交完善个人信息。完成身份认证且有时间币的老年人,可通过信息管理平台提交服务需求申请。考虑到部分老年人没有智能手机、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等设备或因为身体原因无法自行发布养老服务需求,老年人及其家属可联系街道(乡镇)确认的专业机构登记服务需求,并对其基本信息和服务需求进行审核、确保真实有效后,统一将服务需求在信息管理平台进行发布。服务需求被接单后,需求方在约定的时间、地点获得服务。此外,定制服务完成后,老年人可通过登录信息管理平台或联系街道(乡镇)确认的专业机构对养老志愿服务进行满意度评价,服务好不好、体验优不优,动动手指、打个电话就能反馈。

志愿者可登录养老服务时间银行信息管理平台完成志愿者身份认证。已完成身份认证的志愿者可通过信息管理平台或线下方式参加养老志愿服务相关培训。原则上,未完成相关培训的志愿者不允许开展养老志愿服务。培训后的志愿者可通过信息管理平台报名平台上已发布的服务需求。报名成功后,志愿者应根据预约信息按时前往服务地点开展服务。

“时间币”不能换资金或实物

志愿者通过参与“时间银行”养老志愿服务获得并存储的时间币达到一万个,可在其年长衰弱或失能后,按照城乡特困人员待遇入住辖区内的公办养老机构。

一万个时间币意味着一万个小时的服务时长。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时间币不能换资金或实物,坚持时间换时间的基本原则。此外,政府部门还将探索建立梯次分明的激励措施,比如积分兑换奖励、优秀志愿服务项目评选、优秀志愿服务组织评选、星级志愿者等。同时欢迎社会各界集思广益,提供可落地、可操作的激励措施,让养老服务志愿者享受可预期、实实在在的激励和实惠。

对于出现弄虚作假行为的,一经核实,将会采取一定措施,包括取消养老志愿服务信息认定和记录资格,纳入北京市养老服务机构失信名单等。此外,对于承接全市养老服务时间银行运行的信息管理平台运营方及其工作人员,要求其对提供服务过程中收集、使用的个人信息严格保密,不得泄露、篡改或者毁损,不得向他人出售或者非法提供。

与“志愿北京”实现数据共享

《北京市志愿服务促进条例》规定“建立健全社区志愿服务回馈机制,支持志愿者利用参加志愿服务的工时换取一定的社区服务”,为时间银行养老志愿服务提供了法规支撑。

此次推出的“时间银行”将与“志愿北京”实现数据共享和互联互通,让养老志愿服务纳入全市统一规范的志愿服务序列。志愿服务组织可引导志愿者在“志愿北京”网站实名注册,审核通过后即获得被保险人资格;对于未在“志愿北京”注册审核的,要和志愿服务组织确认人身意外保险购买情况,加强自身的安全保障。

相关负责人提示,在“时间银行”信息管理平台与“志愿北京”实现信息共享的前提下,志愿者在“志愿北京”获得被保险人资格后,参加“时间银行”信息管理平台发布的养老志愿服务,且服务项目、地点、期间有记录的,如在服务过程中发生的意外伤害事故,将按照“志愿北京”规定的理赔流程申请理赔。

□本报记者 盛丽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