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情怀
3上一版  下一版4
 
小丫扛大旗
公 示
■征稿启事
春节影像里的 农村改革“史记”
对长途客运站及周边地区开展食品安全检查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2年1月1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春节影像里的 农村改革“史记”
——读《过年——中国农村的40个春节》
 

“百节年为首”,过年是中国老百姓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数千年的农耕文明传承,年俗文化已经深深融入中华儿女血脉,成为民族群体的集体信仰与精神图腾。而作为一个古老的农业大国,中国的农耕文明史即是国家发展史,特别是在改革开放的恢弘画卷里,改革进程中的重要举措和关键节点,均围绕农村、农业、农民问题来勾勒和展开。当过年和农村相遇,碰撞出的闪耀火光,是农村年俗的变迁历程,是农村改革的巨变时代,更是奋进中国的荣耀之路。

《过年——中国农村的40个春节》一书的作者李锦曾是新华社记者,几十年的时间里,他手持相机和钢笔,穿行于全国各地农村进行调研,以“过年”的微观视角观察中国农民的衣食住行、婚丧嫁娶、日常起居等,记录着刻在我们记忆深处农村春节的过往和温暖瞬间,呈现了中国农村在经济体制、乡村面貌、生活水平和生活方式等各个方面的巨大变化,揭示了党领导人民不断创造人间奇迹的永恒真理。

改革的路上充满艰辛与曲折,但中国人从来没有迟疑与停滞,前进的步伐越走越铿锵,创造出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在1978年春节期间,农民吃不上水饺、没有新衣服穿、人畜共居,生活十分贫困。穷则思变,正如作者所说,“贫穷与饥饿,对中国农村改革做了最广泛的动员”,一场涌动的春天进入千家万户。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充分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几户农家凑钱买上了拖拉机、原本靠城里亲戚扶持的农民向城里寄土特产、“电话村”接连出现、村民不断出现“万元户”……农村改革对农民生活和发展的影响,密码都藏在春节期间农村出现的新气象里。农村改革进入第三个十年,免除农业税后的农民担子更轻。“新三大件”从城里走入农村,小轿车不再是“稀罕物”,短信拜年成为新时尚,村民自己用电脑制作年历……农民的日子越来越富裕,充满活力的新农村正在出现。十八大以后,农村的发展进入全面深化阶段,小康社会成为农村改革的目标。微信、支付宝、二维码与共享单车扩展到农村、无人机进入农民家庭,而土地所有权、承包权与经营权的分开,使得农村改革展开新的一页。

党的领导是改革开放成功的关键。全书200多个故事、200多个镜头中,以最真实直观的方式讲述着春节影像背后的“春天的故事”,记录着党带领人民不断创造美好生活的印迹。一张记录1980年春节生产队新队长发表“就职演说”的照片,记录的是党的十一届三种全会召开后,农民不仅在经济方面有了极大的自主权,在政治生活上也是如此。一张反映1996年春节干部为农民送“星”的照片,背后是党中央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激励农民加强道德建设的真实写照。一个普通村庄的标语反映了当时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从“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到“永远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让人感受到共产党是为老百姓着想的。带领九间棚村脱贫后,91岁的老党员刘德香过年时摆上两张领袖画像,衣服上别着党徽,还常为村里的建设操心,因为“一辈子都是党的人”。

一本《过年——中国农村的40个春节》见证了我们每一个家庭的变化,也让全世界见证了中国的发展。年关将近,即将有无数游子或坐飞机、或乘高铁、或自驾返回农村与家人团圆,细心观察,会发现如今全世界的精彩渐渐走进中国农村,而中国的新年俗正在风靡全世界。

□李钊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