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情怀
3上一版  下一版4
 
■征稿启事
“70后”的回忆
工厂里的“书法家”
轮椅上的精神守望者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3上一篇 2021年12月2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轮椅上的精神守望者
——重读《病隙碎笔》
 

2010年12月31日,卧于病榻多年的作家史铁生离开了。近日,我重读了他的《病隙碎笔》,依然感慨万千。

史铁生在书中这样写道:“我这48年大约有一半时间用于生病,此病未去彼病又来,成群结队好像都相中我这身体是一处乐园。”这话读来让人心酸,而这淡然自若的态度,又让我钦佩不已。

《病隙碎笔》是史铁生被困于病床之上,又不忍思想的果实坠地消亡,便把它们记述下来,汇集而成的一本书。全书虽然形式零散,但字字句句都是智慧与哲思的迸发。我感觉,史铁生本身就是一本厚重的书。他把人生看得太透彻了!他做了十五年地坛的常客,经历了十五年思想的畅游,到后来,他对所谓的命运不再质疑、不再争辩,他知道,命运无所谓公平不公平,上帝给了一个人什么样的际遇,他就该在这际遇之舟上用力划桨,直到用尽最后的力气。正如他在书中所说:“真正的信心前面,其实是一片空旷,除了希望什么也没有,想要也没有。”

就如他的小说《命若琴弦》中的小瞎子一样。小瞎子以为听了师傅的话,弹断了一千二百根琴弦后,就能看到光明,他在药铺的台阶上坐了几天几夜,最后想起师傅临终的话:“人的命就像这琴弦,拉紧了才能弹好,弹好了就够了。”这也正是史铁生的顿悟吧,仿佛也是他所有写作行为的初衷。

对于写作这件事,史铁生是这样说的:“写作不过是为心魂寻一条活路,要在汪洋中找到一条船。文学或有其更为高深广大的使命,值得仰望。”文学,不仅具有抚慰人心的魅力,也具有将迷惑引向坦途的力量。文学创作,给了病魔缠身的史铁生以超然的智慧与超人的洒脱。

总之,“此一铁生”(这是他自己常爱用到的称呼),的确是一位与众不同的作家,他既在命运的苦海里挣扎过,又在文学的圣殿中洗礼过,他的肉体被困在轮椅上,他的精神却在文学的世界里大放光芒。

最后,躺在病床上的史铁生,回想着他平生心心念念的地坛:“古园寂静,你甚至能感到神明在傲慢地看着你,以风的穿流,以云的变幻,以野草和老树的轻响,以天高地远和时间的均匀与漫长……你只有接受这傲慢的逼迫,曾经和现在都要接受,从那悠久的空寂中听出回答。”与病痛为伴,与命运讲和。他一步一步地往后退,退到平心静气,退到海阔天空,直退到2010年12月31日,作家史铁生,带着他一生的磨难与荣耀,去了另一个世界。

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在授词中这样评价史铁生:“当多数作家在消费主义时代里放弃面对人的基本状况时,史铁生却居住在自己的内心,仍旧苦苦追索人之为人的价值和光辉,仍旧坚定地向存在的荒凉地带进发,坚定地与未明事物作斗争,这种勇气和执著,深切地唤起了我们对自身所处境遇的警醒和关怀。”

斯人已去,他的文字却不容淡忘。于是,我又捧起了这本《病隙碎笔》,一边读,一边在心底里纪念着他——这位在轮椅上活出尊严,在病床上活出睿智,在逆境中放出异彩的心灵守望者。

□王奕君

 
3上一篇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