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特写
3上一版  下一版4
 
老旧小区治理难?看他们如何破解
广内电动车充电桩实现18个社区全覆盖
北京中学生秀才艺迎冬奥
医养结合新模式让老年人幸福感满满
香山街道便民服务中心24小时“不打烊”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篇4 2021年12月2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老旧小区治理难?看他们如何破解

 

“环境好了,心情都不一样了!”自从新物业公司入驻以来,通州区中仓街道中上园社区5号院的居民常常会发出这样的感慨,因为每隔一段时间,小区都会迎来看得见、摸得着的新变化。

然而就在两年前,只有500户居民的中上园5号院由于无物业管理导致“脏乱差”成为常态,同时也成为投诉的重灾区。为了切实帮助居民解决问题,2020年,中仓街道为小区找来了一位“管家”,牵头在小区成立了物管会,将党建引领和物业服务有机结合起来,下大力气抓好物业管理这个“关键小事”。如今,两年过去了,该小区里里外外焕然一新,居民们的幸福感实现“原地提升”。

街道帮忙找“管家” 昔日脏乱小区换新颜

安装道闸杆、划分停车位、翻新小花园……如今,步入中上园5号院,很容易被这里的休闲生活空间打动。在一年多以前,小区还是另一番景象。相比普通社区,该小区回迁户、租户和老年人比较多,是附近出了名难管理的老旧小区。“印象最深的是小件垃圾随处可见,整体给人的第一印象是灰色调的,没有生气。”社区书记宋钰清楚记得。

自管顶多只能解决垃圾清运和化粪池清掏问题,小区日常保洁、治安、秩序则还处于失管状态,如何才能使这个200多户的院子有一个可持续的管理方式呢?中仓街道社区建设科赵初利说道:“中上园5号院从建成入住到现在,经历了物业管理——失管——自管——再次失管四个阶段,而经过招标和把关,在引入新物业公司后,从前期介入到中期提升,双方在社区治理上付出了不少努力。”

“先服务,再收费”是新物业公司京和连山与其他物业的不同之处,也与中仓街道的需求高度契合。随着和业主们深入接触,新入驻的物业公司经理杨连山逐渐明白,物业必须用具体行动打动居民,以街道和社区作为了解居民的窗口,切实干出一点“动静”来,否则小区管理依然寸步难行。

路面和花园被翻新改善,原本混乱的停车位被规划得井井有条,再也不是居民心中耿耿于怀的“老大难”。夏天在重新装修的老年活动室里避暑下棋,冬天在干净整洁的亲子长廊中聊天晒太阳……在街道和社区的大力帮助下,物业应急管理工作做得有声有色,5号院的居民着实没想到,此前破旧的小平房和乱草丛生的小土堆,竟还能有这般变化,就连小区北侧原本“开放式”的外墙,也得到拓宽和加固。居民坦言,终于有了“安全感”。

露天垃圾堆放点异味冲天?

一场“圆桌会议”解决大难题

当物业公司为小区治理为难时,业主、物业、社区、街道共同组织召开的物管会“圆桌会议”,总能诞生出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方法。中上园5号院曾有一处露天垃圾堆放点,部分居民会把收集到的可回收垃圾定期卖掉。直接取缔有损业主利益,不取缔又异味冲天,怎么办?多次和业主协商无果后,杨连山将问题汇报至社区、街道。

当时恰逢《北京市物业管理条例》刚刚落地,中仓街道对辖区物业管理问题十分重视,在此前的工作部署推进会时就强调,要将党建引领和物业服务有机结合起来,下大力气抓好物业管理这个“关键小事”,不断完善城市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切实破解物业管理难题。

针对此次提出的垃圾堆放问题,街道前期在“四有四服务”党建机制引领下,充分发挥小区内党员、楼门长、志愿者的先锋模范作用,动员业主遵规守法。同时充分利用物管会协商机制,业主、物业及街道职能科室一起,召开了一场针对社区疑难杂症问题的“圆桌会议”。

“外边一块五收,物业可以出一块七!”经过街道牵线搭桥,最后一致决定由物业方将垃圾堆放点改造成垃圾回收站,并以高出市面0.2元/斤的价格,定期将小区堆放的垃圾清走。同时,借着《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的“东风”,物业公司在街道引领下解决了一个个令人头疼的难题。一回生、两回熟,物业经理杨连山自己也被居民亲切地称呼“杨哥”和“小杨”。

“服务做到细致入微,何愁居民不交物业费?”杨连山如是说,经过一番付出与探索,原本无物业的老旧小区,物业费上交率持续两年实现100%。

“此前问题百出的小区,两年下来,现在几乎已听不到投诉热线的铃声了!” 中上园社区书记宋钰感慨道。

□本报记者 马超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DC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