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人物
3上一版  下一版4
 
记录精彩瞬间 诠释奉献精神
她的大脑就像社区“数据库”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3上一篇 2021年12月2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玉桥东里社区党总支书记杨平:
她的大脑就像社区“数据库”

 

从2003年到现在,通州区玉桥街道玉桥东里社区党总支书记杨平已经在玉桥东里社区深耕了18个年头。她凡事想在前面、走在前面、做在前面,带动大家参与社区建设。“玉桥东里社区辖5个小区、39栋楼、189个楼门,2635户7000多人,底商78家,幼儿园3家……”杨平可以随时精准地从大脑里调取社区的基本情况,而这种熟练程度,来源于她用心、用脚步对社区进行丈量。随和、麻利、健谈……这些广受居民认可的特质,成为杨平能和广大党员、群众打成一片的优势。近20年的社区工作历程中,杨平也积累了许多社区治理的高招。

杨平特别重视团队建设,通过学习专业社工理论,提升团队专业素质;同时,加强社区党支部建设,促进支部发挥管理监督党员职能作用,不断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为了充分发动社区党员带头作用,玉桥东里社区组建了由楼门长、治安委员、调解委员、卫生委员等组成的楼门服务小组,通过不定期开会、研究,沟通楼门内的问题和情况,同时组织楼门生日会、饺子宴等活动,促进和谐邻里关系的形成,将党建的触手深入到社区每个角落。

在此基础上,杨平进一步借助楼门工作,为社区建立了楼门议事体系。通过召开楼门议事会,社区重点研究了楼门议事规则和楼门中存在的问题。楼门长带领在职党员针对存在的楼道堆物、生活垃圾不及时带走等问题入户宣传引导,并决定在每月的最后一个周末,以开展楼门卫生评比的形式进行楼门环境的整治工作,促进了社区环境提升。

通过楼门文化建设,越来越多的居民踊跃参与,玉桥东里社区趁势建立了“幸福楼门”工作室、“红袖标”治安巡逻队等多支社区队伍,打通了社区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如今,玉桥东里社区有17个社区社会组织常年开展活动,推进和谐社区建设和社会动员工作。“指南针”引导队由社区43名志愿者组成,每天放学期间在史家小学十字路口对过往车辆和行人进行文明引导,纾解路口交通压力;“幸福楼门”工作室每周开展两次活动的同时,还为社区老党员过生日;义务理发队自2013年成立至今,志愿者每周三免费为辖区老年人理发,风雨无阻;社区最年轻的团队——“智囊团”队伍牵头办起了社区自己的报纸《玉东话事》。

杨平介绍,玉桥东里社区还建立了党总支牵头,居委会、物业、居民代表全面参与的“四方联席”机制,通过倾听群众呼声,协调解决机动车占用消防通道、车棚“僵尸”自行车占地等本社区居民广泛关注的难题。

□本报记者 盛丽/文 通讯员 郭彦/摄

 
3上一篇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