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人物
3上一版  下一版4
 
记录精彩瞬间 诠释奉献精神
她的大脑就像社区“数据库”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篇4 2021年12月2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记录精彩瞬间 诠释奉献精神
——记北京邮政新闻宣传中心宣传干事王笑波
《风雪投递员》王笑波 摄
 

王笑波是北京邮政新闻宣传中心的一名宣传干事,平日里喜欢摄影和音乐。他在北京邮政工作将近40年,用镜头记录了中国邮政事业的发展历程,特别是为邮政一线职工留下了无数张精彩瞬间。用王笑波的话讲,“用我手中的相机记录那些默默无闻的普通职工,歌颂他们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是我的职责。”

在王笑波的作品集里,有上个世纪90年代51岁乡邮员王万友肩背邮件跋山涉水为村民投送邮件的身影,有扎根山区16年的北京市劳模、乡邮员郑国友的身影,有全国劳模、邮电局营业员胡燕为用户缝包裹的身影……每一幅作品的背后都凝聚了王笑波对邮政事业深深的情谊和无限的眷恋。一个个精彩瞬间的背后,往往是王笑波经过长期的构思和精湛的技术打磨而成,并百里挑一最终选出一张满意的作品。《风雪投递员》就是这样一组作品,它记录了北京劳模姚平在一个风雪交加的上午为用户投递邮件的工作瞬间。为拍摄这组照片,王笑波足足准备了一个冬季。

姚平是北京市邮政投递局东四投递部一名投递员。在工作中她始终坚持“邮件似生命,时限抵万金”的原则,兢兢业业地为北京东四多福巷服务多年。多福巷有十多条胡同,居民多是孤寡老人,在这些用户的心里,姚平有两个身份:送信件报刊时,她是投递员;工作之外,她是用户的“亲闺女”,多年来坚持为社区内的老人提供必要的帮助,辖区里的居民一提到姚平,都挑起大拇指称赞。这位用爱心温暖用户的姚平也感染了王笑波。于是,在王笑波的心里也就埋下了一粒创作种子。

由于工作关系,王笑波联系上了姚平,在谈到为其拍照的时候,姚平并没有当回事。而在王笑波的心里,已经开始构思设计拍照的时机,他希望在这组作品中,姚平能够在特殊的环境中更加真实地表现出她那种敬业爱岗的精神,而预设风雪交加便是一个理想的环境。

王笑波喜欢“压马路”,无论是上下班还是与家人逛街,他都会背着相机左顾右盼,细心观察身边的变化,譬如路上的广告牌、商店、路牌等,都会“储存”在他的心里,遇到心怡的风景就会随时随地按下快门记录下来,回家后根据拍摄的内容再次整理,为日后的创作准备素材。为了拍好姚平这幅作品,王笑波多次来到多福巷“踩点”:十多条北京旧式胡同穿插交错,早晚高峰汽车与行人相互通行,十足一幅老北京市井风貌。王笑波这时已经有了十足的把握,暗想离自己的创作“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王笑波清楚地记得,那是在2015年11月20日,天气预报明后两天大雪。21日他等了一天,暴雪迟迟未来,到了凌晨1点多,鹅毛大雪如期而至。22日是个礼拜天,王笑波没有提前告知姚平,而是一大早在设计好的胡同口拦截姚平。此时路上并没有多少行人,只有白茫茫的汽车在缓慢前行,突然一阵白毛风吹过,大片雪花伴随着冷风一下子吹透了他的身体,正当他冷得跺脚时,迎面姚平骑车缓缓而来,车前有一白色的塑料袋罩在当日的报纸上,身后两大包绿色帆布邮包搭在自行车的两端,姚平身上已经沾染了一层白色的雪花,头发早已被雪花覆盖湿漉漉的,刺骨的寒风打在姚平的脸上,眼睛有些睁不开,只能眯着眼睛逆风而行。看到此情此景,王笑波立即扔下手中的雨伞,正对姚平单膝跪地“咔咔”连拍数张,然后又跟在姚平身后,在胡同里穿梭拍摄,直到姚平把一份份邮件和报纸送到用户手里。

在整理出的100多张照片中,车篓上罩着塑料袋的这张照片最令王笑波满意,“姚平告诉我,出邮局的时候,雪还不大,后来雪越下越大,就怕报纸淋湿了,于是从身上翻出了一个塑料袋套在车篓子上,保护了当日的报纸。”王笑波说,“这张照片真实反映了邮递员姚平用实际行动践行‘邮件似生命’的职业箴言。”

□娄敏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