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是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其中,在总计305首的诗章里,就有153首提到葱茏的草木,足见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我正品阅的这本《诗经草木》,以诗性的笔触,力求从博物学的视角,挖掘植物背后的丰沛意象,以此解读《诗经》中蕴含的脉脉古风和民风。
作者郁震宏,曾任中华书局文学室编辑、浙江古籍出版社编辑部副主任。在本书中,郁震宏带领我们走进以各色草木构筑的《诗经》的世界里,让每一朵花、每一株木,都生长于诗意盎然的天地间,唯美、浪漫,令人垂爱。这些林林总总的植物,既有可供人类食用的荷、茶、稻,也有颇具观赏价值的梅、竹、栎,亦不乏药食两用的艾、芍药、桑等。它们与古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许多草木还以其独特的内在气韵,而被人们赋予了某种精神象征,寄托了大众对美好生活的殷殷向往。
《诗经草木》在发思古之幽情中,展开了一幅古意盎然的美学画卷。作者以诗为媒,将《诗经》中提及的花草树木单列出来,针对它们的习性、繁育特点,以及在生产生活当中与人们产生的密切关联,逐一进行评说。有诗的赏析、有植物禀性的介绍、有博物知识的探究,也不乏草木之美的揭示。颇具人文色彩的是,作者充分调动各种艺术手段,对这些古色古香的草木一一加以精心润色和渲染,使它们身上所意蕴的文化底色和精神价值纷纷跃然纸上。那一首首脍炙人口的古诗,抑扬顿挫如山涧跳动的小溪,极富音乐美感。一下子就把人们拉入到一个寄情于山水、吟诗作画借以托物言志的“诗经”时代。
作者怀揣着一颗虔诚的诗心,悠然推开《诗经》的大门。在他的笔下,荇菜不但青葱可爱,还以清热解毒的药用价值和幽香爽口的食用价值,很早就成为古人心目中的“君子菜”。它长于沟渠之间,采天地之灵气,汲日月之光华,无论足下的水质是清洌还是混浊,都能凭和而不同的君子禀性,傲然生长。《诗经》更是以荇菜的清纯为喻,鼓励人们大胆追求纯真的爱情,以澄澈宁静的意境,表达出古人对幸福美满生活的热切憧憬。又如“梅”,因与“媒”谐音,而被广泛赞誉为“吉祥之果”。《诗经》中有关梅的诗词就有六首之多,足见它在人们心目中的分量。郁震宏借用王安石的诗句“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归结说,“世间的好风景,原来应该像《诗经》一样。”一语道破了古人与草木比邻而居,与大自然和谐共生的那份怡然之乐。再如“荷”,博物学上又名“莲”,其果实通常被唤作“莲子”。莲子是古诗词中常用的意象,因“莲”与“怜”谐音,后又被引申为普施恩泽的意思。古人以小小的莲子为喻,意在告诫世人,与人为善彼此尊重,请多珍惜那些亲情和缘分,如此,人与人之间,人与大自然之间,乃至与整个社会,都能达到“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
世上的草木,远不止《诗经》里所吟诵的这些。千百年来,它们历经风霜,冬去春来,从苦寒之境到绚丽绽放,于四季的轮回中,于一岁一枯荣里,不断感知生命的悠远和辽阔,与人们守望相助,最终活出了一道道独特的风景。人们也在草木的滋养下,感念于它们的大度和奉献,感怀于它们博大的精神气质,在敬畏中且行且珍惜,让我们的家园,一年又一年变得富饶而美丽。
《诗经草木》是对大自然的深情告白。它以感恩的姿态,道出了中国古人亘古不变的情怀。万物有灵,爱我们脚下的每一寸土地、每一棵草、每一株木,就是爱我们心中的故园,爱我们人类自己!
□刘小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