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情怀
3上一版  下一版4
 
光阴的故事
萤火之光
做园丁式的父母
■征稿启事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1年12月1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做园丁式的父母
——读《木匠,还是园丁》
 

近日读到一篇文章《木匠,还是园丁》,读完之后颇有收获。这篇短小的文章,为我们为人父母在教育子女问题上打开了一扇有风景的窗,颠覆了我们固化的教育思维。

在成人的世界中,我们总认为“好孩子”的标准是:成绩好,听话。总之,让父母省心而又懂事的孩子才是好孩子。这种好孩子的观念已经渗入到许多父母的思维模式中,所以在遇到调皮孩子以及不省心孩子的时候,我们总会吐槽,“怎们养活了你这么个孩子!”“你看谁谁家的孩子”,也因此, “别人家的孩子”成了很多父母挂在嘴边的口头禅。

可是英国心理学家唐纳德·伍兹·温尼科特认为,一个孩子要想长大并发现自身本性中最深刻的部分,他的人生中必须有一个能够接纳他所有的缺点而仍然爱他的人。“童年的意义就在于能表达很多坏的情绪而不至于有什么恶果和报应。”因此,应该惧怕“好孩子”,因为他们更多的是顺从而不是选择。

事实证明,那些没有创造性、沉闷乏味的成年人,基本上都是在童年时期未曾被容许表现得像个真正的孩子。人生就是一个接一个的难题,一个稚弱的孩子,如何长成一个健康、独立、有担当的成年人,不是通过清除他成长过程中的一切障碍、挫折与痛苦,而是帮助他学会自己应对这些问题。心理学家阿德勒说:“幸福的人因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去治愈童年。”

由此,作者发现,我们很多有“好孩子”倾向的父母大都是“木匠”型父母,木匠这种工作就是根据我的想法、我的品味、我的技术、我的蓝图,制造出一张桌子、一把椅子或者一个书架。无论你的成品是桌子、椅子还是书架,它的优劣可以用来判断木匠的好坏。所以木匠型父母,也可以说是木匠型思维,完全是按照自己的图纸来设计孩子的未来,照着自己的想法打造未来的成人。

而如果你是一个园丁,你就会知道,尽管你可能在花园里忙了一天,汗流浃背,就像那些一天下来觉得自己累得跟行尸走肉一样的父母,但那些花花草草没有一个地方是按照你原来的心意长出来的。真所谓:“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园丁在种东西的时候,不是想着要种出最大的西红柿,或者最美的兰花。他创造的是一个生态系统,各种植物可以在里面共同生长,只要你保证土壤肥沃、空间安全,花花草草就能以各种你预料不到的方式自行应对环境的变化。

所以,为人父母,不是工作,不是木匠做桌子;为人父母,是园丁种花,其本质是爱。这种爱没有目标,没有蓝图,但它确实有一个目的,这个目的不是去改变我们爱的孩子,而是为他们的成长提供所需要的安全、温暖、自由的环境,如此,孩子会塑造自己的生命,成为独一无二的自己。

□冯天军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