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情怀
3上一版  下一版4
 
■征稿启事
在心里生把火
“七一勋章”获得者 是怎样炼成的
油灯闪烁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3上一篇 2021年11月3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油灯闪烁

 

从我记事起,父亲每天晚上都会在煤油灯下看书。有次,我好奇地问他:“您看的什么书呀,半夜还不睡?”父亲望着我那双迷惑的眼睛,说:“来,我给你讲讲书上的故事。”于是,也就是从那晚起,在一盏油灯下,刘胡兰、江姐、张思德等一个个闪亮的名字相继走进了我的心里,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共产党员。

其实,我身边就有两个共产党员,那就是我的父母。母亲一生勤劳,她给我最深的印象就是每天晚上坐在煤油灯下缝缝补补,不止我们一家老小的衣服,还有许多远亲近邻的衣被,母亲都为他们缝补过。她常说,党员就是为大家服务的。父亲是一名铁路警察,常年奔波在铁路线上,恪尽职守地保护着一方平安。在我的记忆中,他常会在煤油灯下小心翼翼地拿出钱,交给母亲保管。有次我想要,可是母亲说,那是她和父亲的党费,这个钱动不得。那时,我对这话不甚理解,直到上高中时,我在书上读到了一个故事:长征途中,有名红军倒在了厚厚的积雪中,有人掰开他紧握的拳头一看,里面是一张党员证和一块银元。这名战士叫刘志海,是一名共产党员,他要用仅剩的银元交最后一次党费。当时,我被这名红军的信仰所震撼。虽然只是一块小小的银元,却凝结着一名党员用生命写就的赤胆忠心。

父母为我树立了榜样,也让我看到了党员的样子。从小学到大学,我一直勤奋努力学习,然后比照着父母的样子与同学和睦相处,积极参加一些社团活动。大三的时候,我打算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可是母亲说,我的阅历太浅,贡献也小,离党员的标准还有很大的距离。当时,我没把母亲的话放在心里,仍在积极准备材料,最后背着母亲递交了入党申请书,结果考核没有通过。

那次,我有点心灰意冷,觉得自己学习成绩优异,各方面表现也不错,为什么党组织就不接受我呢?后来,我和父亲去参观延安枣园旧址。在门窗斑驳的土窑洞里,映入眼帘的是破旧的木桌、木椅、木床。父亲说,在革命战争年代,党员干部的生活很苦,但他们的精神世界却是丰富的。随后,他指着木桌上的一盏油灯告诉我,当年,这些党员犹如油灯一般,燃烧着自己,照亮着别人,虽然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遭受过磨难,但作为一名战士,他们没有退缩,而是以乐观、顽强的精神战胜了一切困难。看着那盏静默的油灯,我脑海里浮现出枣园当年的闪闪灯光,在这灯光里,我感受到了信仰的力量。回家的路上,父亲指着远处熠熠生辉的“延安精神永放光芒”八个大字对我说:“好好努力,争取早日入党。”父亲是一个内心有光的人,他在我眼里,就像一盏油灯,指引着我前行的方向。

参加工作后,我不忘最初的梦想,牢记父母的嘱托,在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坚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单位建厂房,我起早贪黑,干起活来比男人还卖力;科室搞研究,我一加班就是几个通宵,从无怨言;谁家有事说一声,我丢下饭碗就去帮忙,只要身边的人有需要,我都会伸出一双援助的手……终于有一天,我通过了组织的考核。入党那天,我激动得说不出话来,眼前闪出无数盏“油灯”,他们是视死如归的女英雄,是舍己为人的革命战士,是为人民服务的雷锋,是任劳任怨的父母……这一个个共产党员的光亮,照耀着一代又一代,催人奋进,给人力量。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岁华诞,我在党旗下重温入党誓言:“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念着念着,仿佛我自己也变成了一盏油灯,闪闪发亮!

□张淑兰

 
3上一篇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