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人物
3上一版  下一版4
 
培育新型技能人才的“操盘手”
扎根基层的“执法先锋”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篇4 2021年11月1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培育新型技能人才的“操盘手”
——记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城市安全学院副院长王强
王强(左一)现场指导学生进行操作
 

你听说过“管廊运维员”吗?今年,人社部等部门发布了18个新职业,它就是其中之一。全国在培养“管廊运维员”方面几乎还是空白,但有一家职业院校却成为这类新职业人才的“摇篮”。在新型技能人才培养上,他们为何能提早10多年布局,在课程体系、教材等一无所有的情况下,将这个专业建立起来?记者了解到,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城市安全学院副院长王强正是背后的主要“操盘手”。

为填补“空白”走上讲台

2012年,王强研究生毕业后就来到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成为安全工程系(现更名为城市安全学院)的一名老师。一开始,他从没想过要当教师,还差点去了外企。而最终吸引他来到这里的正是两个字:“空白”。“当时我已经被壳牌石油公司录用了,对比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我心里更倾向去外企,但是学院对专业人才的迫切需求,还有将来的无限可能让我动了心。”

2007年,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在全国率先设立面向城市地下管网运行维护的专业,这源于学院的专业设置理念,就是要培养新型技能人才,要做到人才培养与市场高度契合,甚至要超前,绝不让学生学过时的技术。

专业刚刚建立的几年,学院不惜重金持续在全国招聘专业老师,就在这时王强的简历来了,当时学院老师看到之后很欣喜,“快看,这个跟咱们对口,石油大学的研究生,多好的苗子呀!”

王强顺利通过了面试,但面对两个单位抛来的橄榄枝,他的心还是摇摆的。最终,“做成一件事”的强烈愿望让他走上了学院的讲台。“在这里,我可以建立一个新的专业方向和人才培养体系,很多事情都要从零开始,虽然困难会很多,但是也会有非凡的成就感。这比在一个成熟体系里当一颗螺丝钉更有吸引力。”

主动学习成就一位名师

伴随专业成长,王强也成为专业领域内公认的最年轻的专家。2020年6月,年仅33岁的他就任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城市安全学院副院长。从一个刚出校门就走上讲台的老师,到业内专家、名师,王强有什么成长秘诀?他给出的答案是:抓住一切机会学习。

2012年暑假,王强刚入职不久,面对即将到来的假期,他想的是,怎么利用这个时间充实自己?他向领导打报告:“给我找个实习单位,我要到企业的真实岗位上去,看人家是怎么做的。”

就这样,王强去了北京燃气集团的一个站点,一个月时间把站里所有岗位轮了一遍,入户检修、派单、巡检、抢修、调压、抄表……站里的工作他都抢着干,还拍了几百张照片,“到现在我的课堂上还能看到这些照片。”

刚入职那两三年,只要有学生去企业实习,王强一定会带队。去企业看得多了,王强练就了一个本领,只要到企业的车间里转一圈,再跟负责人聊一聊,就能把涉及安全的技术流程和管理体系摸得八九不离十。

对于王强来说,任何与专业相关的场合,只要有自己不了解的知识,就是他的学习现场;任何人,只要有他可以借鉴学习的地方,就是他的老师。甚至在作为老师去做社会培训服务时,他也要认真听听其他老师的课。就是这样取长补短、不断精进,造就了业内最年轻的专家。靠着学习力,王强主编专业教材4部,出版《城市公共安全与智慧管网技术》学术专著1部,公开发表学术论文8篇;获得实用新型专利2项、外观专利1项、软件著作权6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项。

10年时间建立起一个专业

10年来,王强和同事们一起攻坚克难,一步一步将新专业建立了起来。

刚刚执教时,因为专业领域一片空白,连像样的教材都没有,王强和教研室的老师就从课程实际入手,亲自编写、出版教材,让该专业学生有了系统化学习的基础。他还不断优化课程教授方式,主持完成了《管网检测技术》课程全课时信息化建设。

在教学上,王强和同事们特别重视学生的动手能力,“现在一些自动化设备可以解决很多问题,但是我们学院非常强调学生的基础技能,我们要为学生打下坚实的技能学习底子。”

“为了锻炼学生的实操能力,不只是我们学院的老师们在探索,学院对学生的投入说出来可能吓你一跳。”王强说。

2015年,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建起了北京唯一、全国领先的管廊实训室。“我们培养的学生之所以能够直接胜任管廊运维员的工作,是因为我们有着最先进的实训教学条件。当时我们建设的时候想去调研,在全国都找不到调研的地方,国内的管廊建设才刚刚起步,我们只能参考国际先进经验,应该说,我们的实训室建设参考的是全球最先进的标准,我们的学生学习阶段所用到的设备和器材,都是全国建设的方向。”王强说,“除了实训室,我们还有很多尖端的设备,都是跟企业在用的型号一样的,甚至更先进的,比如我们学生实训使用的燃气泄漏激光检测仪,一台仪器价值30多万元,可以从十几米远的地方遥测燃气是否发生泄漏,在当时很多企业都尚未推广使用。”

编教材、买设备、教学生,为了把专业建设得更好,王强和同事们在理论研究、基础搭建和落地执行层面通力合作,真正把专业建成了全国一流水平。

今年,人社部会同国家市场监管局、国家统计局发布了18个新职业信息,其中就有“管廊运维员”,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专业发展前景会更加广阔。这也让王强对专业发展有了更高的目标。

□本报记者 张晶 通讯员 杨曼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