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情怀
3上一版  下一版4
 
老兵的敬礼
感受绿色文物的人文内涵
亦父亦友
■征稿启事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1年10月2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亦父亦友

 

父亲是个很随和的人,我很少见他发脾气,他对待我从无疾言厉色,更从未动手打过我,一次都没有。

听妈妈说,我出生后,睡在摇篮里。父亲饶有兴致地趴在栏杆外,凝视着这个尚在梦中、粉雕玉琢的小人儿。保姆阿婆不止一次提醒他:小孩子睡着的时候,灵魂会出窍,你盯着她看,她长大后不听你的话。父亲说:“我不要她听我的话,我要和她做朋友!”

父亲身上有一股天然奶花香,我自幼就喜欢抱着他的胳膊又咬又啃,留下一连串鲜红的小牙印;我迷上武侠剧里的大侠,吵着嚷着要骑马,他趴在地板上,嘴里衔着一根长布条,让我用手扯着当马辔头,还用木头削了一把剑让我耍;我爱玩过山车,父亲患有高血压,几圈下来,他两眼发黑、脚底发软,仍坚持陪我一起;我和父亲闹脾气,连着几天不理他,他买了我心心念念的全套七个“特种兵”,晚上悄悄地挂在我的床头。

在我读书时,那个“分数至上”的年代,父亲却从不强求我要考第几名,只要成绩合格就行。当我的文章早早发表在报刊、杂志上,他淡定自若。我英语学得极差,勉强过分数线,他也从不责怪发火。每次母亲因学业逼得我紧,拿隔壁家“学霸”来教育我。父亲都会及时制止:“你不要老拿孩子和别人家的比来比去,多伤孩子自尊心。”父亲经常鼓励我,“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尽管我有“三分钟热度”的毛病,可只要我想做什么,父亲都不遗余力支持。比如,我迷上了书法,他买来文房四宝;我爱上集邮,为了凑齐“十二生肖”套票,父亲从邮政局到古玩市场,差点没跑断腿。

我从小爱听故事,父亲干脆给我来个“一千零一夜”,从三国说到水浒,从西游说到隋唐……父亲的“无心插柳”之举,却为我开启了走向文学殿堂的大门,我从听故事到读故事,从读故事到写故事……追根溯源,父亲才是我文学路上的启蒙老师。大学填报专业的时候,父亲让我不要为了考虑就业而去填报所谓的“热门”专业,叮嘱我自己喜欢什么专业再去填报,只有爱一行才能干好一行。

我的同学、闺蜜,她们的父亲大多为“严父”形象,让人敬而生畏。她们都很羡慕我和父亲这种“好朋友模式”。父亲说,他最不喜欢一本正经端起父亲的架子,更不能理解“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教育理念。那些专制暴戾的父母,虽然叫人敬畏,却不受孩子喜欢,这样的家庭是最没有人情味的。父亲说,子女是属于他们自己的,不是父母的替代品,他们的现在、未来,都应该由自己去做主,父母无权过多干涉。一个想用自己的理想模式去塑造自己孩子的父母简直愚蠢至极。为人父母,理应保持一份童心,和孩子做朋友。

父亲从来没有威严的面具,我们不仅是简简单单的父女关系,更是朋友。在父亲的呵护下,我始终快乐而又自由地奔跑着。但即便放飞的风筝越来越远,然而线一直牵在父亲手中。

□申功晶 文/图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