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疗养院,顾名思义是为职工服务的,公益性是其不可更移的职能,而疗休养则是其主责主业。坚持这两点,就是守住了阵地,守住了“底线”;没有这两点,也就不是工人疗养院了。
工人疗养院与工人文化宫都是工会所属公益性事业单位,几十年靠拨款运营,“吃”的是工会经费“大锅饭”。在改革开放、建立市场经济过程中,同样经历了“断奶”“找饭碗”的冲击,一度难以为继。工人文化宫有地利之便,常年活动,走出困境快些,而疗养院地处偏僻,又常受季节制约,更显得举步维艰。
工人疗养院既要坚持公益性,又要闯市场,看起来是一个悖论,难解的矛盾,许多地方工会为此感到茫然。但是,陕西省工人疗养院却走出了一条发展新路,休闲疗养者络绎不绝,一扫昔日衰落场景,悄然火了起来。仅7月份,水疗中心每天的接待量就在400人以上,双休日超过600人。省内外劳模职工疗休养、大型单位职工健康体检和会议培训已经排到了年末。(10月16日《工人日报》)
陕西省工人疗养院是怎样走出困境的?概括说就是:坚持立足公益性职能,聚焦疗休养主责主业,多措并举开拓市场,做实叫响服务职工的品牌项目。
工人疗养院,顾名思义是为职工服务的,公益性是其不可更移的职能,而疗休养则是其主责主业。坚持这两点,就是守住了阵地,守住了“底线”;没有这两点,也就不是工人疗养院了。这样说,不是“玩概念”,而是设置与确认前提,没有这个前提,讨论工人疗养院问题就没有意义了。
那么,坚持公益性,坚持主责主业,是不是就没有市场呢?答案是否定的。
据报道,陕西省工人疗养院的创新在于,“线上线下、院内院外”结合,走“专业化、集约化”发展之路,全面推进信息化、智慧型建设,坚持外联工作常态化,重点维护老客户,积极开发新客源,扩大疗休养群体,探索形成了集劳模职工疗休养、健康体检等多种业务于一体、富有工会特色的疗休养新格局。
这里,既有服务职工、主责主业,又有市场开拓、经营理念,看似矛盾的要素得到很好的融合。由此说来,矛盾可以转化,公益与市场可以并行,这其中,思想观念的更新、勇于实践的探索起了重要作用。
仅有思想观念更新、外部市场经营是不够的,内部管理也是大问题。陕西省工人疗养院始建于1956年,历史遗留问题多,开始走向市场时也曾遇到阻力。如何改变这一局面?唯有改革。他们将分配制度改革作为切入点,形成以岗位责任为重点、以绩效考核为核心的工资分配制度,实现了单位发展和职工收入的双提升,有效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由此带来营销能力、服务质量的显著变化,生产经营的稳步提升。可见,管理也出效益,而且是基础。正如该院领导所说:“再好的硬件设施,如果缺乏科学管理和人的主观能动性,设施只是设施。”
讨论陕西省工人疗养院经验的意义,不在于它有哪些服务项目,生意如何红火,而在于它为工会探索公益性事业单位如何在坚守主业主责的前提下,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顺应形势,实现转型提供了一个样本。面对市场经济,工会的公益性事业单位也要懂经营,善管理,才能把事业办好,办出精彩来。
□张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