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多年前,吴喜军只身从河南周口老家来到北京,成为一名高速公路养护工人。他在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并且喜欢钻研,动手能力强,用很短的时间就完成了由一名农村小伙向技术工人的转型。凭借长期不懈的努力和刻苦钻研,吴喜军多次在全国的技能比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先后获得了“全国交通技术能手”“全国优秀农民工”“全国劳动模范”和“全国感动交通人物”荣誉称号,还成为了“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自己虽有丰富的操作知识和经验,但如何能将自己的一身技艺传授给同事们,让身边的同事都能获益?“我是‘心里明白却讲不出来’‘茶壶里煮饺子——肚里有货倒不出’,咋办?”吴喜军幽默地说。
“为了让我发挥优秀技术能手的传帮带作用,首发养护公司以师带徒、职业助推、技能竞赛等多种活动为载体,让我当师傅、当裁判、当教练,引导我开口讲流程、讲技术、讲经验,把我的实操经验传授给广大养护员工,提升公司一线职工技术技能和综合素养。”吴喜军回忆说。
随后,公司又成立了以他名字命名的职工创新工作室。在工作室里,他既是团队的带头者,又是核心技术骨干,同时还是技术工人的教练员。多年来,他带出来的徒弟遍布首都各条高速,他带领团队成员先后自主发明40余项创新成果,在有效提高了路桥维养水平的同时,缩短了占路作业时间,节约了高速养护成本、减轻了养护员工的劳动强度、减少了施工产生的建筑垃圾。
但这些也就是教大家具体怎么干活,而在讲解深入系统的理论知识方面,吴喜军就感觉力不从心了。这时候,北京市总工会启动了职工匠师建设工程。吴喜军通过了公开招募、资格遴选、专题培训、课程评审等环节,经专家组合议,以优异的成绩顺利通过试讲评审,被北京市总工会聘为职工匠师,并获得职工匠师聘书,实现了由“匠”到“师”的华丽变身。
如今谈到劳模精神,吴喜军有了更深的感受:“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24个字,为我们科学理解和大力弘扬劳模精神提供了正确的方向和指导。做一个守本分、有追求、讲作风、担使命、有境界、有修为的人,是每一位劳模的精神风范,也是每一位新时代职工应该追求的目标。
吴喜军说:“特别感谢市总工会给我这个平台,感谢市总工会职工大学老师的悉心指导,让我有了一个新的身份——职工匠师。这是我人生中一个巨大的转折,从一线工人到三尺讲台去展现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把这三种精神传递给更多人,为交通强国做出贡献!”接下来,首发养护公司工会将帮助吴喜军一同完成好后续的课程设计、课件制作和课堂讲授,让其发扬“挤”和“钻”的精神,努力提高讲授本领,成为一名高素质专业化的技能培训教师。
□本报记者 白莹/文 彭程/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