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盛丽)9月29日,北京市民政局联合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共同编制的《北京市养老服务专项规划(2021年-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正式出台。《规划》提到,到2025年底,“智慧养老社区”覆盖80%以上的城镇社区,2035年底实现全市城乡社区全覆盖。
据了解,《规划》人群覆盖全市60周岁以上(含60周岁)常住老年人、60周岁以下残疾人和18周岁以下困境儿童以及其他有照护需求的特殊群体。为北京市常住老年人口中有长期持续照护需求的重度失能、失智老年人规划养老床位。根据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和财政保障能力,针对本市60周岁以上(含60周岁)常住老年人,划分以下三类人群为基本养老服务对象:具有本市户籍的城市特困人员(原城市“三无”人员)和农村特困人员(原农村五保供养对象)等城乡特困老年人托底保障群体;低保或低收入家庭失能、失智、高龄老年人等困境保障群体;失能、失智、重度残疾、计划生育特殊家庭老年人等重点保障群体。
《规划》提到,到2035年,全市千人养老床位数达到9.5张,全面建立街乡镇养老服务联合体和市区养老服务联动支援机制,失能失智老年人90%以上可获得优质高效的长期照护服务,老年人可享受便捷可及、品质较高的养老服务。
《规划》提到,鼓励开发建设适应老年人生活特点、满足老年人与各年龄人群共同居住需求的老年人住宅和多代际住宅。推进老年人住宅适老化改造,完善老年人住宅防火和紧急救援救助功能,鼓励发展老年人紧急呼叫产品与服务,鼓励安装独立式感烟火灾探测报警器等设施设备。逐步实施针对特殊老年人的既有住房适老化改造。加强对住宅公共设施、商场、公园、景区等与老年人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公共设施的无障碍设计与改造,重点对坡道、楼梯、电梯、扶手等进行改造。要为老年人提供运行安全、便利快捷、环境适宜、服务周到、信息详明的公共交通和出行服务。人行横道信号灯绿灯总时长应保证安全过街时间。人行道、过街天桥、地道和大型公共建筑的出入口均宜设置有供轮椅通行的平缓坡道。无法设置轮椅坡道处则应配有无障碍电梯或升降平台。
《规划》提到,开展“智慧助老”行动,依托社区加大对老年人智能技术使用的宣教和培训,并在老年人高频活动场所保留必要的传统服务方式。到2025年底,“智慧养老社区”覆盖80%以上的城镇社区。2035年底,“智慧养老社区”实现全市城乡社区全覆盖。到2025年底,在全市基本建立较完善的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老年教育文化体育服务制度。保障特殊困难家庭老年人的养老服务,确定精准帮扶对象,依据北京市“精准帮扶”需求调查建立居家社区探访制度,确保困境老年人都能有效得到帮扶,2025年困境老年人帮扶率达到100%。
《规划》还提到,采取“政府提供设施、市场负责运营”方式建设社区养老服务驿站,打造社区居家养老“总服务台”。2025年,配建设施达标率达到100%。老城区和已建成居住(小)区无养老服务设施或现有设施未达到规划要求的,通过购置、置换、租赁等方式配齐。到2025年,全市共建设社区养老服务驿站(农村幸福晚年驿站)1200个,与其他社区便民服务共同构成“十五分钟服务圈”,在城镇社区满足服务半径1000米的布局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