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快评
3上一版  下一版4
 
要重视和解决职工培训学习动力不足的问题
取消公交“伤人座”应成共识
让“看不见的浪费” 变成“看得见的节俭”
莫让不文明游园行为 毁了好风景
艺考非“易考”
保障网约工最低工资权益关键在完善算法规则
规范研学旅行 需要立规矩强监管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篇4 2021年9月2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要重视和解决职工培训学习动力不足的问题

 

提升职工素质需要提供学习平台,需要切合实际的课程设置、学习方式,更需要激发职工主动学习的内生动力。因此,企业要从实际出发,不断摸索新的培训模式。

在科技进步、产业升级的今天,努力提高职工综合素质,培养技能人才已经成为企业的重要发展战略。因此,企业大多重视职工培训,在筹措资金、搭建平台、组织实施上投入了不少人财物力。然而,却又往往发现培训效果不能达到预期。原因何在?

近日有职工投稿《中国工人》杂志,提出了职工参加培训学习动力不足的问题,大致可以归纳为四个原因:一是“漫灌式”培训,与不同技术层级员工的培训需求不匹配,有人“吃不饱”,有人“吃不了”,逐渐都失去了学习兴趣;二是“静坐式”听课,不仅讲授形式陈旧,内容局限理论,而且不适合成人技能教育;三是学用脱节。职工受工作岗位限制,学到的新技能没有用武之地,学习的主动性慢慢淡化;四是激励不足。学好技术,除了完成生产任务、参加技术比武外,缺乏其他施展机会,也没有因此而晋升的通道,削弱了职工的学习积极性。

以上所说是否囊括了职工参加培训学习动力不足的原因姑且不论,应该说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实际情况,即企业的培训模式不能满足职工的学习需求,激发职工的学习积极性。

提升职工素质需要提供学习平台,需要切合实际的课程设置、学习方式,更需要激发职工主动学习的内生动力。因此,企业要从实际出发,不断摸索新的培训模式。事实上,区别培训对象、改变授课方式并不是很难解决的问题,拓宽职业发展晋升通道也已经有了国家政策支持,倒是课程、实践问题需要下点功夫“做文章”。在这个问题上,现实中有经验可以借鉴。试举两例。

先看浙江宁波。横河工业社区许多企业的人才培训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且缺乏延续性。针对这一实际,社区工联会将培训目标分为企业共需人才和特需人才两类,前者培训对接第三方机构统筹推进,后者培训设立培育基金,通过项目扶持,鼓励企业、行业量身定制技能人才培育计划,提升企业自主育才水平。

这里,共需与特需的区分,既满足了大多数企业和职工的一般需求,又照顾到特殊行业、岗位对高技能人才的需要。“量身定制”使培训更具针对性,以此打造一般与特殊技能人才互补衔接的“成长链”。

再看重庆西南铝。为了培养“一专多能”型技术工人,通过优化组织架构,整合生产流程,实现了大工种、区域化作业;通过优化员工配置和收入杠杆“撬动”职工提升技能的积极性。职工说,以前只需要熟悉自己岗位的技能即可,很少与其他工种产生联系。推行大工种和区域化作业后,不学习新技术根本不能适应生产需要。企业技能培训从原来的“企业主导”变为“职工主导”。

这里,大工种是指职工除掌握原工种技能外,还需要掌握其他相关工种的技能;区域化作业是指对原有的作业区流程重新梳理,整合相同职能,在一定的生产界限内打破岗位界限,要求一个人完成多个岗位的生产任务。

以上两例分别来自小微和大型企业培训实践,虽然不能简单复制,但其共同点值得借鉴,那就是培训要从实际出发,有效调动职工参加培训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张刃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