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专题
3上一版  下一版4
 
紧扣立德树人 激发青年的历史使命感
在学生心中播下报国的种子 三年三上《百家讲堂》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篇4 2021年9月1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紧扣立德树人 激发青年的历史使命感

张牧云
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助理教授
 

张牧云是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助理教授,主要从事中共党史、中国近现代史的教学与研究。她承担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非常受学生欢迎,曾获北京市第十一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基本功比赛特等奖,她还在北京高校第十二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中,获得文科组二等奖、最受学生欢迎奖、最佳现场展示奖。

“丰富教学设计,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对于思政课来说非常重要。”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与清华大学建校110周年,为了更好调动同学们的学习兴趣,春季学期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上,张牧云与其他思政课老师联合清华大学校史馆,推出了系列视频活动,她所任教的三个教学班分组制作了75个短视频,以历史的视角展现清华风貌,展现了清华大学师生的历史选择与历史担当,“通过生动的视频,帮助学生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历史与清华大学校史,引导学生自觉地将‘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张牧云告诉记者。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以增加课堂研讨环节的方式来增进与学生的互动。”围绕教学内容,张牧云选定不同主题的阅读书目,学生提交选书志愿后组成不同小组,对书目进行小组式学习,每次研讨课,张牧云会在小组报告后反馈她的意见与建议,“这样的设计,让学生在小组学习研讨的过程中提升历史思维能力。”

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张牧云发现学生对于阅读中国近现代史一手文献的兴趣不足,欠缺研读史料的入门练习,为了做好学生研读史料的引路人,除了帮助学生构建贯通的中国近现代史知识体系,她尝试在教学内容中引入校史资源。

例如张牧云在专题讲授中穿插了“清华留美学生与中国革命”的教学内容。她向学生们介绍了在美国档案馆、图书馆收集有关清华留美学生资料的过程,通过与学生一起阅读施滉、冀朝鼎、徐永煐在清华求学以及赴美参加革命时期的书信、会议纪要、报刊资料,师生一起“破案”,在新发现的一手文献中生发问题,寻找历史线索,重现施滉那一代清华学子在中国与世界之间互动的经历,引导学生思考施滉那一代青年知识分子思想转变之路,探寻他们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的心路历程。“清华党史中的人、事、物对学生而言十分亲切、生动,可以引导学生凝聚共识,获得价值认同,也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了党史教育,引导学生继承革命传统、弘扬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

除了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她认为思政课教学最重要的目标是立德树人,“中国近现代史,就其主流和本质来说,是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英勇奋斗、艰辛探索并不断取得伟大成就的历史。尤其是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赢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经过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把极度贫穷落后的中国逐步改变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充满生机活力的社会主义中国的历史。通过学习中国近现代史,希望进一步增强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关于思政课教学,对当今的青年学生而言,他们并不需要我们一味地灌输‘信息’,而是需要我们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理解其中的‘道理’,解答学生的疑惑。”张牧云说,当今的青年学生思想活跃,作为教师要从时代发展面临的新问题出发,重视思想性与学术性的有机结合,努力引导新时代青年树牢唯物史观,提高运用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认识世界。

□本报记者 余翠平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DC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