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昌平区天通苑北街道的“诉调对接”工作中心调解室里,一场关于遗产纠纷的调解工作接近收尾。以往,申请人需要在人民调解委员会、人民法院等多个部门来回跑,过程繁琐、耗时较长。此次,申请人的诉求不到一个月便得到了解决。“一直是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联系,免去了我们在每个部门来回跑腿浪费的时间和精力,挺方便的。”申请人芳玉霞说。
芳玉霞的诉求得到快速解决还得益于“诉调对接”工作机制的实行。天通苑北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副主任张子叶介绍,因遗产继承等纠纷对当事人来说发生概率较低,往往办理继承手续时还处在亲人辞世的悲痛期,所以当事人对办理流程理解程度参差不齐。在此过程中,天通苑北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一直在尝试实现部门联动,建立有效的联动机制,解决群众因不了解办事流程而反复跑腿的问题。
今年5月,天通苑北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联合天通苑人民法庭,依托回天地区公共法律服务东部分中心实行“诉调对接”工作机制,组建由心理咨询师、律师、法官、公证员、特邀调解员组成的调解队伍,根据案件复杂程度,具体分析研判并安排调解员参与调解工作。 张子叶介绍,实行“诉调对接”工作机制后,区人民法院在对案件进行甄别后,会将可通过调解方式解决的案件委派至天通苑北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由其组织双方当事人在“家门口”开展调解工作,既帮助当事人节省了诉讼费,也节省了案件处理过程中耗费的时间和精力。针对一些家庭之间的矛盾纠纷,也能够通过人性化的调解方式缓解矛盾。
□本报记者 周美玉 通讯员 孙丽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