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情怀
3上一版  下一版4
 
■征稿启事
一枚特殊的纪念章
从前的从前
小爱与大爱的抉择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3上一篇 2021年6月2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小爱与大爱的抉择
——读《林觉民》
 

林觉民,从小就是一位特立独行的少年。他不修边幅,性情潇洒,他虽然学问不错,毕竟不喜欢科举之学。1899年,林觉民12岁,父亲让他参加县里的童生考试,他在试卷上写下了“少年不望万户侯”7个字,就离开了考场。

林觉民是在革命党人的熏陶下,逐步走上革命道路的。1900年,13岁的林觉民考取侯官高等小学,创办者都是具有新思想与大志向的革命党人,林白水就是其中之一。他是孙中山的追随者,并与黄兴有联系。学校以培养革命人才为己任, 以推翻清政府为目标,在这里,性情不羁的林觉民接受了革命思想的熏陶和浸染。

后来,林觉民考入了福建高等学堂,他常说:“中国非革命无一自强”,他以推翻清朝统治为己任,以革命殉国为理想。因此名声大震。他把邹容作为自己的精神楷模,经常讲邹容的故事给年轻人听。

1907年,林觉民东渡日本留学,与具有革命思想的“赤心人”交往颇多。作为中国同盟会的骨干成员,他积极参加革命党人的活动,认为中国革命需要暴力推翻腐朽的清政府,并参加君主立宪派的辩论。

1911年,中国同盟会在香港成立了统筹部,召集海内外同盟会成员,策动广州起义。林觉民从日本回国,负责在福州“选锋”。广州起义爆发,他怀揣炸弹,与众人进攻总统府,并随后展开激烈的巷战,由于缺乏集中领导、组织混乱、走漏消息等原因,没有达到预期目的,最终惨遭镇压,林觉民腰部中弹,最终被捕。

他在受审时,慷慨陈词,肛肠如铁,心底光明如雪,满庭震惊,体现了一个革命者“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高尚情怀。

广州起义的前3天,林觉民自知这次起义的结果,生命难保,在香港某滨江楼,给父亲和妻子各写了一封绝笔书。《与妻书》被称为20世纪最伟大的情书。

“意映卿卿如晤: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每每读至此处,喉头便被噎住,忍不住眼眶就红起来,通篇都是“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竟书而欲搁笔”的缱绻情长,在血色腥风中,开出一朵绝美的情花。

1905年,林觉民与陈意映结婚,夫妻琴瑟和谐,关系融洽。林觉民人世的绝笔,是陈意映苦难的开始,她想追随觉民而去,可是她还怀着八个月的孩子,公公婆婆哀求她活下来。两年后,陈意映因抑郁而死,年仅22岁。

在没读《林觉民》和他的《与妻书》之前,可能大多人会觉得林觉民只是一个一心为革命的勇士。读完了之后,我才发现,他更是一个有亲情、懂爱情的人,只是他太爱了,以至于上升到了对全中国人民的爱:“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吾爱汝至,所以为汝谋者惟恐未尽,汝幸而偶我,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吾幸而得汝,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卒不忍独善其身。”《与妻书》表达了“助天下人爱其所爱,为天下人谋永福”的追求。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读到《林觉民》一书,一股浩然之气油然而生,先烈的舍“小我”求“大我”,舍“小家”顾“大家”,舍“小爱”追“大爱”的家国情怀,将激励着我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继续奋斗!

□冯天军

 
3上一篇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