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专题
3上一版  下一版4
 
劳动群众首次获得崇高地位
最早为劳动者传播马克思主义
红色文物中的工运故事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篇4 2021年6月1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劳工神圣”匾额:
劳动群众首次获得崇高地位

展陈地:长辛店二七纪念馆
讲述人:北京大学蔡元培研究会会长 蔡磊砢
 

在长辛店二七纪念馆的醒目位置,展出着一块巨大的匾额,上面书写着四个大字——“劳工神圣”。这块匾额是京汉铁路总工会成立大会上,由武汉工团联合会赠予的。“劳工神圣”是流行于上个世纪中国的一句新文化运动启蒙口号。以1918年蔡元培先生提出“劳工神圣”为起点。此后,劳工话语进入公共话语空间。为此,记者专访了北京大学副研究员、北京大学蔡元培研究会会长蔡磊砢。

据蔡磊砢介绍,“劳工神圣”出自蔡元培1918年11月16日做的演讲。当年11月1日,德国战败的消息传到北京,市民热烈庆祝。象征耻辱的“克林德碑”被推倒,取而代之的,树立起“公理战胜碑”。14至16日北京各学校放假三天。为庆祝协约国的胜利,蔡元培特向教育部借了天安门的露天讲台,于15日和16日举行对广大群众的讲演大会。演讲中首先提及了世界大战中协约国的胜利,他认为未来世界大势是“消灭种种黑暗的主义,发展种种光明的主义”,这是他前日演讲“黑暗与光明的消长”的核心观点。其次,演讲特别强调“认识劳工的价值”,从而喊出“劳工神圣”的口号。在蔡元培看来,“凡用自己的劳力作成有益他人的事业,不管他用的是体力,是脑力,都是劳工。”其三,蔡元培鄙视那些达官显贵与社会寄生虫,认为他们往往通过不劳而获的手段获得金钱利益。正是基于此,蔡元培将社会底层的广大劳动人民群众提升到一个崇高的地位,从而喊出“此后的世界全是劳工的世界”。

作为教育家,蔡元培倡导“劳工神圣”的背后,隐含着平民教育的思想。所谓“平民”,蔡元培指“人人都是平等的”,他总是“设法给人人都受一点大学的教育”。在蔡元培的积极倡导下,北大师生创办了校役夜班、平民夜校,为工人和贫民子弟提供学习的机会。

蔡磊砢讲述说:经历了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的大罢工,1920年5月1日,中国工人阶级第一次纪念“国际劳动节”,北大成为北京纪念活动的中心。蔡元培校长宣布停课一天,并开放北大二院礼堂,由图书馆主任李大钊召集数百位校役与师生举行纪念大会。北大平民教育讲演团分五组,在京城街头做主题演讲,为劳动节呼号。邓中夏等还赶到长辛店,对铁路工人发表了演讲。北大学生何孟雄等还雇了两辆汽车上街游行,每人手执一旗,上写“劳工神圣”“资本家的末日”“劳动纪念”等,沿街高呼“劳工万岁”,并散发传单。

随着蔡元培《劳工神圣》的演讲在《新青年》《每周评论》《新潮》等刊物的转载,“劳工神圣”以各种形式被传播,一时间深入人心,从而引发了人们对劳工问题和社会问题的深入思考,劳工群体也进入中国社会公共话语空间。

□本报记者 李睦/文 于佳/摄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DC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