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快评
3上一版  下一版4
 
科技赋能劳动能力鉴定让工伤职工“零等待”
慰问演出进企业,职工群众获得感更强
为技能人才“亮绝活” 提供更广阔的平台
追发工资
“活动式”防盗窗 应推而广之
灵活就业劳动者权益亟待制度“护航”
“食物银行” 安全和贴心最重要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篇4 2021年5月2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科技赋能劳动能力鉴定让工伤职工“零等待”

 

青岛市开通“远程视频劳动能力鉴定系统”,工伤劳动者只要“一点”手机,即可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劳动能力鉴定并获得鉴定结果,及时享受到相关社保待遇。这种以科技赋能解决劳动能力鉴定耗时费力难题的举措,创新了劳动能力鉴定的服务模式,能更快实现对劳动者权益的保障,无疑值得充分肯定。

为方便危重症患者及行动不便的工伤职工足不出户参加劳动能力鉴定,青岛市人社局创新建立了“远程视频劳动能力鉴定系统”,手机“一点”即能及时享受社保待遇。自去年疫情期间推行此服务模式以来,青岛市社保中心共对140余名重症职工进行了远程鉴定服务。今年3月,远程视频劳动能力鉴定平台上线启用后,共为34名重症职工进行了远程鉴定,受到工伤打工者的一致好评。(5月21日 《工人日报》)

劳动能力鉴定,是指通过对一个人从事体力工作的能力的鉴定,确定其劳动能力丧失的程度,业务范围主要包括工伤伤残等级鉴定和因病办理病退鉴定。劳动能力鉴定,其程序较为复杂。由于劳动能力鉴定结果决定着劳动者权益的兑现,相关鉴定机构为保证鉴定结果的公平,一般不轻易简化程序,以致不少劳动者为寻求一纸劳动能力鉴定结果四处奔波,并由此陷入较为漫长的等待困境而备受煎熬。

民有所盼,政有所应。青岛市开通“远程视频劳动能力鉴定系统”,工伤劳动者只要“一点”手机,即可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劳动能力鉴定并获得鉴定结果,及时享受到相关社保待遇。这种以科技赋能解决劳动能力鉴定耗时费力难题的举措,创新了劳动能力鉴定的服务模式,能更快实现对劳动者权益的保障,无疑值得充分肯定。

在传统劳动能力鉴定模式下,不少劳动者之所以陷入漫长等待的煎熬中,不是因为鉴定程序的复杂,而是缘于劳动者奔波在鉴定路上的费时耗力。实际上,复杂的程序并不是致劳动者在劳动能力鉴定中陷入漫长等待的原罪,相反,复杂程序的设置更有助于确保劳动能力鉴定结果的科学合理性和公平性。因此,对于该问题的解决,不能通过牺牲劳动能力鉴定的科学合理性和公平性来简化程序,而应着眼如何减少劳动者在鉴定路上的奔波劳累。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日益成熟和广泛应用,让劳动者不再为劳动能力的鉴定奔波在路上,已是水到渠成。相关职能部门只要适时推出“远程视频劳动能力鉴定系统”,即可让困扰劳动者在劳动能力鉴定中遭遇的漫长等待难题迎刃而解。在线上劳动能力鉴定模式下,劳动者完全可以足不出户地高效率完成劳动能力鉴定。各地应借鉴复制青岛市的这种创新做法,让更多劳动者摆脱劳动能力鉴定中的奔波劳累之苦。

尤其需要指出的是,“远程视频劳动能力鉴定系统”的开通和应用,表面上虽然只是免除了劳动者在鉴定中的奔波劳累,但也因鉴定时间的大幅减少而间接提升了劳动者权益的保障效率。现实中,不少劳动者还未等到鉴定结果已经撒手人寰的个案并不鲜见。在不能大幅简化劳动能力鉴定科学合理程序的情形下,只有用科技的赋能提升劳动能力鉴定效率,才能让劳动者依法应享受的权益及时兑现,从而在更高效率上让劳动能力鉴定惠及劳动者权益的依法保护。

当然,在让科技赋能劳动能力鉴定提速的同时,更要注重此项创新服务举措的“增值”。这就要求主导线上远程劳动能力鉴定的职能部门,设计出密不透风的监管长效机制,让线上远程劳动能力鉴定始终规范在透明公开的轨道上,确保鉴定结果的公平公正,促其真正释放出预期的满满正能量。

□张智全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