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情怀
3上一版  下一版4
 
■征稿启事
不弯的娘
生活的真实
党员的样子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1年5月1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生活的真实
——读沈从文散文集《想念,往往不是刻意的》
 

读沈从文先生的散文集《想念,往往不是刻意的》,那年、那人、那景、那情,不经意间便触动心扉。想念中的美好,总在不经意间呈现。

沈从文心中最难割舍的,是对故乡的思念。湘西是他心中的乐土,是他文学创作的源泉。故乡里,有渡船上等待爱人回来的翠翠,脚楼上守望归人的女子,辰河小船上唱歌的水手,当然还有过柳林岔一程一相思的从文……这正是自然的生命方式,即使有所陋习鄙闻,也因为“人与自然的契合”而显出生命的真诚所在。沈从文曾说:“这世界或有在沙基或水面上建造崇楼杰阁的人,那可不是我,我只想造希腊小庙。”这座希腊小庙,就是他构建的湘西,就像寄托“人性”于希腊小庙一样,将自己对纯情自然和心有所归寄托于无比熟悉的家乡。

书中不乏回忆友人的文章,如徐志摩、朱自清等,里面充满了对友人深深的情感。那淡淡的忧郁、辽远的愁绪,在平静的叙述里缓缓流动。如他写:“美丽总令人忧愁,然而还受用。美既随阳光所在而存在,情感泛滥流注亦即如云如水,复如云,如水,毫无凝滞。”从这些“悲美”中,我们似乎看到了沈从文对生命的诠释,感受到了他对生命的爱。

沈从文一辈子有讲不完的温柔与爱。他一生给张兆和写过许多书信,尤其是早年间的书信,字句间流淌着的都是浓浓的爱意:“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同时,张兆和给他的回信,也充满了关心和思念:“我觉得你的长处,不在这方面,你放弃了你可以写美丽动人小说的精力,写这种一撅一撅不痛不痒讽世讥人的短文,未免太可惜。”后来沈从文隐退文坛,失魂落魄时,张兆和写信开导他:“学一学徐志摩永远不老的青春气息,太消沉了,不是求生之道,文章固不必写,信也是少写为是。”这种真情,足以感动世人。阅读他们的往来书信,整颗心像浸润在蜜糖中一样甜美。

沈从文作品的主要价值,不在其形式方面,而在其形式所包孕着的厚重生活,和他对这种生活的特殊感知。感染我们的,不是沈从文的“作品”,而是沈从文的生活。正如他说:“素朴善良原是生命中一种品德,不容易用色彩加以表现。美是不固定无界限的名词,凡事、凡物对一个人能够激起情绪、引起惊讶、感到舒服,就是美。”所以,真实质朴地再现生活,是沈从文最显著的美学特色。读者或许会感到,沈从文的文字确实有特殊的感人地方,其实,那是生活的真实在感动着你!

沈从文的创作风格趋向于浪漫唯美,一字一句皆饱含诗意,充满了灵动。“在青山绿水之间,我想牵着你的手,走过这座桥,桥上是绿叶红花,桥下是流水人家,桥的那头是青丝,桥的这头是白发。”这样通透的句子在他的文章中俯拾即是,如汪曾祺所说,“鼓立、饱满,充满水分,酸甜合度,像一篮新摘的烟台玛瑙樱桃。”有着无与伦比的新鲜。“人间尚有纯洁自然的爱,人生需要皈依自然的本性。”他的作品中无不渗透着对人性本真的思考,理想的追求。

读沈先生的散文就像欣赏一个不施粉黛、衣着朴素的漂亮女子——华而不俗、朴而不拙,自然中透出情韵,平淡中见到真诚。沈先生早已远去,他的墓碑上,镌刻着这样一段铭文:“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可认识人”,诉说的便是他那一生至诚的价值追求和人文理念。沈先生的种种思索,不啻于一首现代文明之歌,在欲壑深深的都市,给浮躁者以沉静,给迷茫者以指引。

□张光茫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DC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