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电视剧《小舍得》因为题材和内容正好戳中家长们的神经而备受关注。而在现实生活中,近段时间,很多家长也明显感受到了学校和校外机构的变化。有的学校上学时间推迟了,有的学校在放学后可以“托管”孩子了……与此同时,不少校外培训机构有的转成了线上课,有的彻底“停课”,引得不少家长焦虑又无措。针对这些情况,西城区委教育工作委员会副书记、区教育委员会副主任王大庆,北京小学党委书记、校长,北京小学教育集团总校长李明新等做客广内街道“超级家长汇”,与众多家长分享了自己的教育理念。
责任重大 家长是孩子一生的老师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王大庆说。
他介绍,从4月份以来,各学校不断推进复学复课各项工作措施落实落细,从校内的“课后三点半”到各类体育活动、美育项目,都在有序推进当中。同时,对校外培训机构也在进行严格的规范化管理。而所有这些的目标就是:要让孩子们健康成长。
王大庆强调,每一位家长都是孩子一生的老师,所以各位家长的责任十分重大。希望家长们摒弃不正确的教育观念,从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全面发展,强调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抛开心理焦虑,从孩子的兴趣爱好出发,按照教育的本真因材施教,让孩子们受益终身。
家校合力
让基础教育回归本真
“课外班”是家长们绕不开的话题。看到别的孩子报了,自己家不报就觉得输在了起跑线上。可是如果盲目跟报,孩子累,家长也累。课外班真的那么重要吗?
李明新表示,人的发展是个性化的,需要发现和发挥自己的优势,当智力相当时,差距由非智力因素决定,所以比教育投入更重要的是教育方式。
随着时代社会的发展,老师、学生、家长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单边努力的教育已经无法适应时代的发展,所以教育必须从单边努力、双方对立、各自发力,走向家校合力。
李明新认为,“基础教育”的核心价值追求应该回归它的基础性,要为每个学生的人生发展打好基础,为整个民族的素质打好基础。对于每一个具体的学生来说,“基础”不是传统意义的“双基”概念,而是指人一生的身心健康、可持续发展、幸福工作与生活的基础,是全面的、和谐的、利于个性化发展的基础。
“五养”结合
让儿童健康成长
如何让儿童健康成长?李明新主张要做到慢养、牧养、顺养、素养、调养。
所谓“慢养”不是故意“慢”,而是说在育人上我们要有耐心,不盲从,不急于求成,更不能急功近利,应该让生命按着自身的规律一点一点地成长。生命的成长是需要日积月累的,不能“催化”成长。
我们应该关注的不是谁掌握的知识多、快、难,而是应该关注谁成长的全面、健康、快乐。校长、老师,特别是家长们,在儿童成长上一定要淡定,静待花开。
所谓“牧养”有“放养”的意思,但不是放手不管,而是比喻我们培养儿童要像草原的牧人放牧一样,把羊群带到肥美的草地,让羊尽情地吃草——我们要把儿童引到更广阔的、富有意义的知识空间,激发儿童主动学习的愿望和热情。
所谓“顺养”不能够理解成溺爱,也不能够理解成放任自流,这里的“顺养”是指要“顺木之天性”,因材施教。尊重儿童的天性,尊重儿童健康甚至高雅的兴趣和爱好,促其有个性地成长,鼓励他成为最好的自己。
所谓“素养”就是强调日常的修养,没有“素养”就难有“素质”。一个人有素质,特别是人文的素质,是后天培养的。“素养”的形成需要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的价值引导,需要言行示范、严格要求、持之以恒;更要全面发展、育德为先。在这个过程中,关键是教师、家长身体力行。
所谓“调养”借鉴了中医的生命观、整体观理论,也是一种形象的表述。教育儿童就如同调养身体一样,关注儿童和谐的身心发展。当我们发现儿童成长中的问题时,要及时帮助孩子进步,要满腔热情对待,而不应该冷落儿童,更不应对发现的问题置之不理。
“系统的学习学科知识,学校是第一课堂,儿童接受教育,家庭是人生第一课堂,也是人生永远的课堂,家长和孩子共同成长非常重要。” 李明新强调。
□本报记者 陈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