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不同地区、不同群体、不同领域在数字化科技方面还存在不小差距。不同人群在信息的掌握、拥有和使用能力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城乡之间、东西部地区之间的数字化发展也很不平衡。这些短板亟待弥补。尤须应重视提升劳动者数字化技能,对于相关短板及软肋亟须重视并加以有效破解。
进入数字化时代,数字技术快速迭代,在生活、工作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从而对劳动者所需掌握的数字技能也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近日,人社部职业能力建设司的一份调研报告显示,由于数字化技术发展和迭代非常快,无论对专业人员还是非专业人员,都带来较大的影响。目前,相关技能劳动者培养存在四大软肋。(4月22日 《劳动报》)
借助调研报告来看,提升劳动者数字化技能存在四大软肋,一是专业化人才供给不足;二是结构性短缺与过剩并存;三是技能差距进一步拉大;四是培养体系有待完善。可以说,这些软肋的存在,不仅影响着劳动者提升数字化技能的质量,更会影响到一些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所以,这些劳动者在提升数字化技能方面存在的软肋亟待破解。
诚如上述调研报告建议,亟须政府部门指导建立新的人才培养培训体系,制定能够被社会各界认可的数字技能人才培养标准,指导技工院校和培训机构明确人才培养路径,探索人才培养方案,丰富教育教学资源,培养相关师资力量。毕竟,唯有各项体系更完善,才能实现提升劳动者数字化技能水平的目标。
值得庆幸的是,为提升全民数字技能水平,日前人社部已制定了《提升全民数字技能工作方案》。该方案提出,加强数字技能职业技能培训,推进数字技能类人才评价,将数字技能内容融入职业技能标准和评价规范中。而这就具有导向性意义,也亟待各级相关部门创新举措,并研究提出支持政策,增强数字技能培训水平。
同时,也需要企业和职业院校加强协作。毋庸置疑,随着“数字化赋能” 制造业,一大批高精尖设备取代传统设备,传统就业岗位与数字化技术相互结合,相应地对人员素质的要求大大提升。针对此,用人单位应当重视对劳动职业技能的培训,甚至有必要和职业院校加强对接,既增强培训的“精准度”,又切实增强劳动者数字技能。
此外,从劳动者角度自身来讲,也需要增强学习的主动性。传统产业普通技术工人过剩,而高技能人才短缺的局面,离不开劳动者的“自强”。终归来讲,处于时代发展洪流中的劳动者,的确有必要认清自己的优劣势,主动去跨越“数字鸿沟”。某种程度讲,唯有劳动者有着持续学习的主动性,才不会在数字时代被淘汰。
诚如上述报告提出,当前我国不同地区、不同群体、不同领域在数字化科技方面还存在不小差距。不同人群在信息的掌握、拥有和使用能力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城乡之间、东西部地区之间的数字化发展也很不平衡。这些短板亟待弥补。尤须应重视提升劳动者数字化技能,对于相关短板及软肋亟须重视并加以有效破解。
□杨玉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