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生活
3上一版  下一版4
 
规律睡眠 中医有妙招
脚踝粗的人跟腱更健康
过敏药最好晚上吃
吃完烧烤最好换件衣服
换季皮肤过敏做好这四点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师生 走进房山城管
麦粒肿不要挤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篇4 2021年4月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规律睡眠 中医有妙招

 

睡眠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是平衡人体阴阳气血的重要手段。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这样的活动节律。在中国传统医学理论范畴中,对于“规律睡眠”有着独到的见解和独特的疗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中西医结合睡眠中心副主任冯淬灵教授从中医角度来为您讲解——

中医如何看待睡眠?

传统医学理论认为,睡眠是以营卫二气的出入运行为枢机,阴阳跷脉的气血流注为兆始,五脏生理功能(藏精化气生神)为基础的重要生命活动。

《黄帝内经》指出,自然界处于阴阳消长变化中,最突出的表现就是昼夜交替出现,与之相应,人体阴阳之气也随昼夜而消长变化。正如《灵枢·口问》说:夜半“阳气尽,阴气盛,则目瞑”;白昼“阴气尽而阳气盛,则寤矣”。

别错过睡眠的“黄金时段”

中医理论认为,人体的生物钟应顺应昼夜阴阳和自然规律。健康的睡眠,不仅有赖于正常的作息规律,而且要顺应四季变化,适应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规律。

阴阳消长规律

根据中医理论,睡眠是一个由阳转阴的交替过程。阳主动、阴主静。因此,白天阳气盛,适宜工作及到户外运动禀受阳气;晚上阴气盛,宜进行静态活动及入睡。

现在很多年轻人因为加班、追剧、玩游戏导致晚睡,长期以往,会导致气血阴阳脏腑功能失调,会严重影响健康。

气血流注规律

很多人认为晚睡晚起,睡眠时长不变,等于甚至大于8个小时,不影响生活质量。其实不然,因为人体自然气血流注是有一定节律的。

【子时】(23:00-1:00)足少阳胆经经气当旺 中医学认为, “凡十一脏皆取于胆”。足少阳胆是影响人健康最重要的源头,保证夜里11点前进入睡眠状态,对健康最有帮助。

【丑时】 (1:00-3:00)足厥阴肝经经气当旺 中医认为肝藏血,而人卧则血归于肝,如果此时还不睡觉,则血不归于肝,失去对全身的滋润濡养,出现烦躁易怒,头痛失眠等症状。

【寅时】(3:00-5:00)手太阴肺经经气当旺 肺是调节脏腑之间很重要的脏器,肺气异常而影响全身气血分布。

根据人体气血运行规律,最好在夜间11点-早晨5点时处在深度睡眠状态,错过这段睡眠的“黄金时段”,就会影响全身健康状态。

四季节气规律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人应根据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四季不同特点,适当调节个人生活起居。

春季应“夜卧早起,广步于庭”,顺从“生”的特点,适当运动让身体活络起来,使体内阳气不断的生发。

夏季宜应“夜卧早起,无厌于日”,顺从“长”的特点,与白昼时间同步,接受阳光和晨起清新的空气,使体内阳气不断地旺盛。

秋季应“早卧早起,与鸡俱兴”,顺从“收”的特点,早些睡觉,以顺应阴精的收藏,早一点起床,以顺应阳气的舒张,避免使体内的阳气发散。

冬季应“早卧晚起,必待日光”,顺从“藏”的特点,因为冬令夜愈深则寒气愈重,早睡可以使人体阳气免受阴寒的侵扰;待日出再起床,就能避开夜里的寒气,以自然界的阳气助长机体的阳气,避免潜藏的阳气外散。

现代人工作时间的固定性,很难根据四季变化来严格调整作息,但对于工作忙碌的都市人来说,应该尽量规律睡眠时间,做到科学养生,就须从睡眠、饮食、运动、情志、起居做起,要符合自然“天人合一”的规律。

专家提示:

睡前“四不宜”

睡前不宜过视

手机、电视、音响等电器本身的辐射会干扰人体的自律神经。因此,睡前不宜看电视、追剧、刷手机等。

睡前不宜过饱

中医讲“胃不和则寝不安”,因为晚上人要休息,脾胃也需要休息,晚餐吃得过饱或者睡前加餐会加重脾胃的负担,影响睡眠。因此,晚餐宜吃七八分饱,并且尽量清淡,以护脾胃清阳之气。

睡前不宜过思

脾主思,多思伤脾,且多思易扰动心神。睡前宜静养心神,以利于睡眠。

睡前不宜过动

白天要有适度的运动量,充分兴奋,夜间睡眠质量会更好。但若黄昏过后才运动,便会扰动阳气,令身体一时未能冷静下来,反而有碍晚间睡眠。

□本报记者 闫长禄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