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人物
3上一版  下一版4
 
刘安:从警34年 用生命照亮一方祥和
光大银行北京分行职工同心打造“无废总部”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篇4 2021年3月2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刘安:从警34年 用生命照亮一方祥和

 

“安子,大妈还想给你包顿饺子,你怎么就走了。”“老弟,大哥还想跟你说说心里话。”……3月9日,北京八宝山殡仪馆内,哀乐低回、白花肃穆。一队又一队的悼念者前来向一位民警作别,群众的声声呼唤让人泪目。

“您好!我叫刘安,平安的安。”生前,这位民警总是这样腼腆温和地做自我介绍。1965年出生的刘安,是北京市公安局丰台分局蒲黄榆派出所社区警务二队二级高级警长,兼任东铁匠营街道蒲黄榆第二社区党委副书记。蒲黄榆第二社区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老旧小区,刘安在这里的工作主要是宣传安全知识、照顾孤寡老人、解决群众困难……一句话,平凡得不能再平凡。可就这样,他一干就是34年。

刘安把人生最美好的年华和最深厚的爱献给了公安事业和身边百姓,打造出远近闻名的平安社区,收获了群众沉甸甸的信赖和发自心底的礼赞。居民说:“刘安做的好事,就像天空的星星,天天看得见,可就是数不清。”

可谁也没想到,3月7日上午,刘安像往常一样在警务站工作期间,突发心脏疾病倒在地上,再也没有醒来。

他把群众当亲人

“有安子这样的好片儿警,真是我们的福气。”在蒲黄榆第二社区,很多老人这样深情地说。在这个社区,70%的居民是老龄人口,空巢、孤寡、需要照料的老人很多。自1987年以来,刘安义务照顾70多位空巢、孤寡老人和残疾人。他把老人们当成亲人一样孝敬,为多位老人养老送终。

冷大妈是刘安照顾的孤寡老人之一。老人没有经济来源,刘安为她办理了低保手续。一次,冷大妈跟刘安念叨说,想有一辆自行车骑着出门方便。刘安默默记下了。没过两天,就为老人买了一辆新自行车。当老人见到梦寐以求的新自行车后,高兴得像个孩子。刘安悉心照顾冷大妈生活起居10余年,老人感动得想把自己的房产赠送给刘安,却被婉言谢绝了。

在从警生涯中,刘安无私地播撒着爱和温暖,时刻惦记着社区的孤儿、困难学生。他省吃俭用,累计捐款20余万元。18名孤困儿童和10名困难学生在他的资助下成长,其中年龄最小的孩子一直管他叫“警察爸爸”。

刘安深知,辖区还有很多需要帮助的群众,单靠自己的力量远远不够。2001年,他组织小区物业、房管、水电维修、煤气站、理发店等行业人员成立了警民志愿者爱民服务团队,为社区行动不便、需要帮助的居民提供便捷的上门服务。如今,爱民服务团队已经壮大到100余人,服务范围不断扩大,互帮互助的理念在蒲黄榆社区乃至东铁匠营地区蔚然成风。

刘安的社区警务工作室墙上挂着一幅雷锋的画像,他说,雷锋是他的偶像。2002年,刘安正式组建“雷锋志愿者团队”,2021年3月5日,刘安发出了最后一条朋友圈,那天是学雷锋纪念日,朋友圈的内容是他在社区组织的学雷锋活动,纪念团队成立20年。他写道:“20年的坚持,20年的传承,让雷锋精神永放光明!”

他是群众身边最可爱的人

34年,从社区民警到社区党委副书记,一路走来,刘安从未偏离过自己的初心,从未停歇过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脚步。

针对社区老年人较多、获取新知识渠道较少、防范意识较低的情况,刘安通过手持话筒喊话的方式,向居民宣讲法律及安全防范知识,这一喊就是8年多。2011年1月,他在社区成立平安之声广播室,小话筒变成了大喇叭,他浑厚的嗓音成了居民难忘的记忆。同年5月,他考虑到广播没能覆盖到上班的居民,便将广播稿整理排版,创办了《平安之声报》向居民发放。后来,他又开通了“平安之声”QQ群和微博。群众获取法律知识、警情通报、安全防范等内容的途径越来越广,与民警的心也越贴越近。

2019年,刘安当上了蒲黄榆第二社区“穿警服的副书记”,干劲儿更足了。他积极协调配合街道党委,推动实现老旧小区封闭管理,认真落实7×24小时警务,广泛发动群防群治力量,确保各类安全隐患清零。他策划推动成立了蒲黄榆第二社区警校,聘请消防教官、律师等专业人员为社区退休人员、治保积极分子、老街坊传授各类安全防范知识。他热情帮扶多名刑满释放人员重返社会,为来京流动失业人员寻找工作,为盲人学生编制《安全出行手册》,为社区增添了一分又一分平安。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刘安响亮喊出了“我是党员我先上”,和社区工作人员齐心协力,共同做好抗击疫情的各项工作,实现了社区“零感染”。在没有物业保障的老旧小区,他每天背着20余公斤重的消杀设备,楼上楼下、一家一户逐层消杀,坚持了大半年之久,甚至在不慎滚下楼梯摔伤尾椎骨的情况下依然坚持工作……

刘安牺牲后,不少群众在网上留言,其中一条留言写道:“在一个平凡的岗位发光发热,无私忘我地为社会贡献力量,就是一种伟大,这就是我们身边最可爱的人。”

他坚守从警初心让薪火相传

刘安在接待群众时,永远都是客客气气、不急不躁的,他总对徒弟说:“咱们是人民警察,对群众态度一定要好,千万不能和群众急。”

刘安的徒弟卞兆宾,是一名北京林业大学的硕士研究生。谈及师傅,他激动地说:“当年我老觉得现在没人爱帮助人,不像以前的人那样真心学雷锋做好事了。直到工作后的一天深夜,我和师傅去社区帮助一位患病送医的老人,居民楼没有电梯,我们准备把老人背下楼,我年轻身体壮,想上去背,可师傅不让,他担心我毛毛躁躁的把老人磕着碰着,硬是自己把老人背下了楼。那一刻我发现,师傅就是榜样,我要把他的精神继承并传递给身边的每一名战友。”

卞兆宾告诉记者,师傅经常教导他,干警察需要用“工匠精神”,凭着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专一行的“工匠精神”,才能把群众工作做好做实。

刘安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多年来,他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始终在用高尚的精神激励着战友,用朴实的行动感动着群众。他谦逊、进取,身体力行地感召着身边战友,给予广大青年民警热情无私的帮助和鼓励,将宝贵的工作经验和从警感悟与他们分享,引导他们树牢了为民服务意识、坚守了从警初心。在他的激励引导下,很多青年民警成为了业务骨干,走上了领导岗位。他最常对青年民警说的一句话就是“人总该为这个时代付出些什么”。而这句话成了许多青年民警的精神动力。

记者手记: 得知刘安因公牺牲的消息后,社区干部及辖区群众纷纷自发到他生前工作的警务室进行悼念,悼念的群众一宿都没间断。与刘安一同共事达13年之久的社区主任宋文凯心中悲恸难抑,在办公室里失声痛哭。那不仅仅是悲伤的哭声,更多的是不舍与惋惜。刘安遗体告别仪式那天,数百名刘安生前战友、各界群众纷纷自发前往悼念送行。

从警以来,刘安用行动感动着他身边的每一个人,心怀大爱,倾尽所有,直到生命最后一刻。“我叫刘安,平安的安。”今后,蒲黄榆第二社区的群众再也不会听到他温和而略带腼腆的介绍了,但他的精神已化作一盏明灯,照亮了一方祥和。

□本报记者 闫长禄 余翠平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