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技术工人和技能人才素质已经成为新工业革命的关键性支撑,面对高技能人才巨大缺口,助推技能工人快速成长已经成为国家高质量发展的一件大事。如何让“技能饭碗”真正香起来,需要“上硬菜”,出实招,下本钱,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真心实意愿意学习技术、钻研技能,当新时代的好工人。
“目前,技术工人的待遇逐步提高,成长通道越来越畅通,但与专业技术岗位和经营管理岗位相比,被认同感仍然不强。”成为全国政协委员后,中国石化技能大师、茂名石化首席技师张恒珍对媒体表示,当前,“技能饭碗”对一些年轻人仍然缺乏吸引力。(3月5日 《工人日报》)
在工业领域,正常的人才结构是1个科学家、10个工程师、100个技能人才。在日本,整个产业工人队伍的高级技工占比40%,德国高达50%,而我国这一比例仅为5%左右。这样的人才结构,与我国正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进军的国家发展目标极不相称。因此,代表委员对此深表忧虑,关注技能工人成长、破解技能工人“成长的烦恼”成为历次两会上“高烧不退”的话题,也就不足为奇了。据教育部、人社部、工信部联合发布的《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显示,我国制造业十大重点领域2020年的人才缺口超过1900万人,2025年这个缺口将接近3000万人。可以说,高技能工人的短缺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转型升级的短板和瓶颈。
要补齐这个短板,就得抓紧培育人才。换句话说,就得让“技能饭碗”真正香起来,让当技术工人成为广大年轻人羡慕向往的职业目标。
俗话说,看菜吃饭。“技能饭碗”之所以还不够香,主要原因还是上的“菜”不整齐、不可口,引不起食客的胃口。所以,抓紧补齐几道“菜”实属必要。综合起来看,用心筹备以下三道“菜”最为紧迫:
首先要抓紧上好“开胃菜”。这里所谓的“开胃菜”,就是给技能工人发展提供良好的预期,让年轻人感觉到投身技能学习有奔头、有前途。根据我国1994年建立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技术工人分为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等5级成长阶梯,这显然比科研和技术岗位低了一大截,让人仿佛一眼就看到了发展的尽头,这样的职业发展阶梯明显让现在的有志青年觉得“梦想不够大”,职业诱惑力也自然就打了折扣。所以,尽快拓展职业晋升阶梯,去掉技术工人成长头顶的“天花板”,让优秀的技术工人和一流科学家、工程技术专家、企业管理专家一样,只要技能精湛,就能天高地阔,只要本领超群,就能风光无限,是非常必要的。
其二要加紧预备“主菜”。这里所说的“主菜”,就是指经济与工资待遇。现今的高级技师甚至首席技师,在企业里的工资待遇还是不如技术岗位里的总师或者副总师,甚至与副教授级的高级工程师相比,也还逊色不少。全国人大代表、一汽解放大连柴油机有限公司高级技师鹿新弟调研时发现,在一些民营企业,技能等级晋升和创新成果并未与工资待遇挂钩,有的工人晋升一个技能等级的工资增长每月只有100多元。目前国家层面已经密集出台了《关于提高技术工人待遇的意见》《技能人才薪酬分配指引》等利好政策,从顶层设计推动改善技术工人待遇水平,但在执行过程中依然存在“政策热、企业冷”的状况。因此,推动企业和基层尽早端出提高待遇这道“主菜”刻不容缓。
其三是精心安排“营养菜”。这里所说的“营养菜”,就是针对特殊技能工人,要安排出特殊的待遇,鼓励其加速成长,脱颖而出。特别是对于国家仍然存在被卡脖子的产业和急速发展的新兴产业,那里加速培养高技能工人的需求最为迫切,在这样的地方,缓不济急,必须特事特办,对好苗子就得加餐,就得允许“开小灶”,对于认真钻研高技术、手里有绝活的年轻人,就得给予越级提拔,鼓励冒尖。同时,职业院校和基层企业就要舍得在特殊技能岗位人才培养上加大投入,用富含营养的配餐“催苗助长”。同时,要拿出不惜千金育人才的气魄,对贡献突出、善于创新、专心致志搞技术的职工,就得当成“宝贝疙瘩”,为他们当好技能养成的坚强后盾,实行待遇特殊、提拔优先、分配倾斜,形成强烈的“头雁效应”。
毫无疑问,助推高技能人才成长已经成为国家的一件大事,党中央在“十四五”规划建议中专门强调:加强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实施知识更新工程、技能提升行动,壮大高水平工程师和高技能人才队伍。总之,如何集思广益、群策群力,让“技能饭碗”香起来,让学习技能、钻研技术、当高技能工人成为年轻人衷心向往的职业目标,关系到“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如期完成。在这件大事上,轻视和犹豫就可能丧失战略机遇,我们需要全社会对此统一认识。
□周兴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