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情怀
3上一版
 
立春漫笔
送你一朵盛开的花
水文站的年
■征稿启事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篇4 2021年2月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立春漫笔

 

沿着故乡清碧的小河漫步,瞥见水边柳树的枝头隐隐泛出绿意来,纤长柔顺的柳条垂下丈余,在乍暖还寒的微风中摇摆着袅娜的腰肢,是那么妩媚动人,让人耳目一新。惊觉漫长的寒冬终于要过去,俏丽丽的春姑娘迈着轻盈的脚步来到了我们身边。

民谚说:“五九六九,沿河看柳。”杨柳是报春的使者,每当春回大地,万物还在沉睡之中,柳树就最先感知春的讯息。立春作为二十四节气的第一个节气,标志着春天的开始,孕育着新生。《历书》中说:“大寒后十五日,斗指东北,维为立春,时春气始至,四时之卒始,故名立春也。”立春后气温回升,阳气渐转,冰化雪消,草木滋生,生机盎然。但这一切对全国大多数地方来说仅仅是春天的前奏,仍然有着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的景象,真正的春天还要等一等。

立春日迎春,是在立春日进行的一项重要活动。古时帝王为了表示对天时的尊重,在立春前三日,即开始斋戒,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到东方八里之郊迎春,祈求丰收。这种活动影响到庶民,使之成为后来世世代代全民参与的重要民俗活动。为了迎春,我国民间在这一天有“鞭春”“咬春”等民俗活动。

“鞭春”又称打春,就是鞭打春牛,象征着人们准备开始农耕,发展生产,祈盼新的一年风调雨顺、吉祥如意。记得小时候,每逢立春这一天,男女老少都要聚集到打谷场上,生产队长一边手执柳条鞭打头顶红绸、身挂红花的泥土春牛,一边唱道:“迎来芒神,鞭打春牛,一打风调雨顺,二打国泰民安,三打五谷丰登,四打六畜兴旺,五打万事大吉,六打天下太平……”没过多久,牛肚子里流出谷粒,乡亲们欢笑着拾起谷粒放在自己家的谷筐里,以求新的一年仓满粮足。“春日春风动,春江春水流。春人饮春酒,春官鞭春牛”。民间流行的这首春字歌谣,描述的就是打春牛的节日盛况。

味觉上的立春,家家还要吃春饼,食春盘和萝卜,是谓“咬春”。“咬春”,是让我们在唇齿间真切地感受春天的味道。春饼是立春日所食之面饼,以油煎至金黄,外焦里嫩、酥脆香美,吃的时候,抹上面酱,把酱肉、炒合菜、摊鸡蛋等夹在里面,卷起来食用。春盘,也叫辛盘,晋代《风土记》中说:“五辛菜,乃元旦立春日,以葱、蒜、韭、蓼、蒿辛嫩之菜,杂合食之”,取迎春之意,谓之五辛盘。立春吃辛盘,还有一层意义就是祛病保健。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五辛菜,朝岁食之,助发五脏气。常食,温中去恶气,助食下气。”萝卜称为“菜头”,跟“彩头”谐音,立春日吃“菜头”,取的大约是“开春好彩头”之意。所以每年立春母亲都会在清早塞一根萝卜给我们咬。我们一小口一小口地咬着萝卜,边咬边互相笑问:“咬住春天了没有?”“咬住了,今年的春好脆好辣啊!”母亲笑眯眯地说:“用萝卜咬春取的就是古人说的咬得菜根断,则百事可做之意。没有经历这个苦,春是不会来到的,春也就没有了意义。”

辛弃疾《汉宫春·立春日》曰:“春已归来,看美人头上,袅袅春幡。”是呀,立春春归,谁也挡不住春的萌动和亢奋,不经意间,春上眉梢,萌发新一年的憧憬和收获。

□钟芳 文/图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