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很多餐厅都推出了“无接触服务”,扫一扫二维码即可完成排队、点餐、结账等多项服务,方便消费者的同时也节省了人工营运成本,提升了营运效率。然而,有些商家因此取消了人工点餐服务,这让一部分消费者感到烦恼。(2月1日《人民日报》)
“扫码点餐”确实很方便快捷,此前在电子支付推广时期,就已经实现了全面普及,如今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环境下,基于防范病毒传播扩散,“无现金支付”“无接触服务”受到热捧,“扫码点餐”亦在餐饮业内大行其道,为疫情防控做出贡献。不过,“扫码点餐”应是可选项,不应该成为唯一选项,应当由消费者自主决定,是否选择“扫码点餐”,而不是由商家“一刀切”,强迫所有消费者都只能使用“扫码点餐”。
电子支付、扫码检测等无接触服务实现全面普及,这是技术进步的体现,也保障了社会经济的复苏发展,值得肯定和支持。但是,部分商家和服务部门,在推进无接触服务的过程中,存在“一刀切”的现象,给部分老人、儿童等群体造成阻碍,属于歧视性行为,也侵犯了用户的选择权,则是不可取的。因此,各方在推动落实无接触服务时,要重视技术与权利的平衡,尊重消费者和用户的自主权益,可以引导但不能强迫,依法保护隐私权,既要提供便利服务,也要尊重选择项的多样化。□江德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