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北京两会
3上一版  下一版4
 
今年将加快重点领域新兴领域立法
北京检方去年审查起诉涉疫犯罪202件244人
北京法院去年线上开庭量居全国第一
历史建筑利用好才能实现持续保护
上接第1版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1年1月2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李桦代表:
历史建筑利用好才能实现持续保护

 

在市十五届人大四次会议上,《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草案)》提请审议。怎么保?怎么用?怎么“活起来”?成了会上代表热议的话题。“历史建筑的再利用非常重要,只有利用好了,才能实现可持续保护。”市人大代表、天街集团董事长李桦表示。

“老城保护,不仅仅局限于保护某一个老建筑,而是要恢复和保护老城的肌理和文化。”李桦说,此次提请审议的条例草案就将传统胡同、历史街巷、历史河湖水系和水文化遗产,甚至一些遗址等都纳入到了老城保护的范围内。

李桦介绍,经过多年保护性修缮,清末湮灭的三里河水系重现前门;清末民初前门著名的四大商业街之一西打磨厂街被分段恢复;早已沦为居民大杂院的古老会馆被腾退修缮。前门东区在保护中重焕生机。

“利用才是最好的保护。”在实际保护修缮过程中,李桦发现,有的历史建筑以前曾经修复过,但是由于没有能够很好地加以利用,过了多少年再去看,发现老建筑又破落了,或是干脆又沦为了大杂院。

保护政策有了,保护意识也有了,但如何能让保护更有延续性?李桦认为,历史建筑的再利用非常重要,只有利用好了,才能实现可持续保护。

条例草案提出,鼓励历史建筑结合自身特点和周边区域的功能定位,引入图书馆、博物馆等文化和服务功能。对于保护与利用,李桦认为,除了引入图书馆、博物馆等文化和服务功能外,历史建筑想要再利用,可以尝试与新兴业态捆绑起来实现“共生”。比如,在历史建筑内引入一些文创机构,打造相关的文创品牌。

本报记者 周美玉/文 彭程/摄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