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客户端“全民拍”栏目近日发布《农民工取暖棚,“热度”还差了几度》,报道了在贵州省贵阳市街头,相关部门为让进城打零工的农民工温暖过冬,在马路上搭建了部分临时取暖棚,并配备了插线板、电暖炉,然而部分农民工却依然喜欢自行用木材等烧火取暖。本是抵御风寒的暖心之举,群众为何不领情?(1月20日《新华每日电讯》)
对于这些农民工来说,在马路上烤火取暖,是抵御严寒的最好方式,而这些搬运工多来自于农村,天寒地冻时生火冒烟,也成了他们的一种生活习惯,到了城市这种生活习惯一时也难以改变。暖心服务没能发挥出应有作用,缘于暖心服务还“差把火”。一方面在于人的生活习惯一旦养成,就很难改变,所以,要改变农民工烧火取暖的习惯,还需要多用心,也要多一些耐心;另一方面,现在的暖心服务也还有待完善,比如政府配备的小电炉不够暖和,相关部门设置的临时取暖棚离农民工揽活的地方较远,让农民工不愿前往……要能有针对性地做实做细暖心服务,让暖心服务真正“温暖”起来。
每个城市有不同的治理痛点与堵点,需要城市治理者能够找准痛点并能有的放矢,让治理变得更精准。而对于任何治理痛点还都要能像狮子搏兔一般“全力以赴”,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根除治理顽疾,让民生实事办到“点”上。
□戴先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