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家时,父亲几乎变卖了所有的东西,有他亲手制作的脱谷机,用电带动旋转就能事半功倍把玉米棒瞬间脱成粒,这可是父亲的“杰作”。有那个水泵,因为地下水位的下降,我和父亲用一天时间挖制了一个五米深窖,把水泵安放在窖里,水很容易就能甩到地面上来。还有很多农村生活的老物料,每一件都用尽了父亲的心思,倾注了父亲的心血。可父亲最不能割舍的竟然是那根不起眼的、挂在房梁上的扁担,它已经被岁月侵蚀得失去了光泽。在它细密的纹路里,我仿佛看到了一个风烛残年的老者。
父亲说,每一根扁担都是一块好木料,做人应该像扁担。我忽然一愣,一向少言的父亲竟然说出这么深刻有哲理的话来。
在父亲的内心,这块小小的扁担,有着数不清的心酸、辛苦,甚至屈辱后温暖的慰藉。然而它朴素、憨厚的外表,默默地承受并担负起命运给予的苦痛。在并不轻松的短暂生命里,唱着咿呀咿呀一首看似轻轻松松的歌,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我知道,父亲难以割舍的另一个原因,是扁担救过父亲的命。
分家后的父亲母亲,没有分得一分家产,除了一根扁担,还有300元外债。在那个年代,300元,无异于天文数字。
父亲就用一根扁担,担起了生活的风风雨雨、日日夜夜、寒暑雪霜。岁月啊,从来不曾亏待勤劳致富之人,父亲用这根扁担,挑出了三间土屋,和从贫苦走向幸福的五口之家。
春天,挑麦种,上泥坡。夏天,挑化肥粪水。秋天,挑沉甸甸的粮食。初冬,父亲把打好的粮食再一担一担挑到镇里,全凭一副肉身和这根扁担。
有次春播,父亲为了赶在一场春雨后及时播种,出个齐整喜人的青苗,从后山的陡坡上抄近路绕到坡顶的田地时,心切失了足,从泥土坡上滚落。多亏了这根扁担,是扁担勾住了一棵小树,救了父亲……
父亲的膝盖、腿脚,都有不同程度的划伤,好在没伤筋动骨,都是些皮外伤。父亲的脸上因此至今还留有一块五公分的疤痕。
父亲后来又做了一根新扁担,把他的“恩人”敬于椽梁之上。多年后,父亲竟然把老扁担改成了矮一点窄一点的手杖,紧紧地握在手里,从此相依不离。
在父亲眼里,这根扁担不是一根普通的扁担,他倾注了一个农民朴素的情感,相处了五十年的光阴岁月。父亲说过,“人”字多一横念“大”,人之所以长大,就是因为肩上多了一根不屈服于生活的扁担,多了一份责任与使命。
扁担,诲人不倦的扁担,陪伴了一个家族的成长与记忆。
□朱宜尧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