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盛丽) 记者18日从北京市“回顾‘十三五’展望‘十四五’”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大气污染治理专场上了解到,2020年,全市累计优良天数276天,比2015年增加90天。
据了解,2020年全市一级优106天,比2015年增加54天。重污染10天,比2015年减少36天,重污染发生频率、峰值浓度、持续时间均明显下降。2020年,全市PM2.5年均浓度为38微克/立方米,较2015年下降42.6微克/平方米,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中保持最优,超额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其中,密云、怀柔、延庆、门头沟、平谷、昌平、房山、顺义等8个区率先实现达标,占全市域面积的近80%。2020年,可吸入颗粒物(PM10)、二氧化氮(NO2)年均浓度在2019年首次达标后继续下降,分别为57、29微克/立方米;二氧化硫(SO2)年均浓度为4微克/立方米,稳定达标并连续四年保持个位数。
“十三五”期间,本市累计淘汰退出不符合首都功能定位的一般制造业和污染企业2154家,完成1.2万家“散乱污”企业分类处置,实现“动态整治、动态清零”。燃煤消费总量下降到200万吨以内,基本实现平原地区“无煤化”,优质能源占比97%以上。疏堵结合累计淘汰老旧机动车109.1万辆,国五及以上排放标准机动车占比超过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