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任洁) 北京市教委1月18日发布《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行动方案》,出台20条具体措施,以加强中小学体育,增强学生体质健康。
《行动方案》提出,开齐开足体育课,鼓励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每天开设1节体育课,小学每周至少5节体育课,初中每周4-5节,高中每周3-5节,增加的课时从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中统筹安排。
市教委主任刘宇辉介绍了“京20条”关于增加体育课的具体措施:学校每天要安排至少25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没有体育课的当天要安排不少于45分钟的课外锻炼,确保学生每天在校内外各参加1小时以上体育锻炼,每天在校内中等及以上强度体育锻炼达到1小时以上,每周保证至少3小时高强度体育锻炼。
在学校体育评价改革方面,《行动方案》提出将积极推进体育考试改革,合理确定并逐步提高分值,适时推出体育考试改革方案。推动高校在招生测试中增设体育项目。
刘宇辉表示,北京中考一直设有体育测试,总分40分中平时成绩占10分,就是为了促进学生日常体育锻炼。教育部门正在认真研究未来怎么考、考什么,目前还没出台新方案,也不会贸然出台。“体育好不好,不会只用考试一种方式检验,绝不增加学生和家长对应试的焦虑。”
本市将推进学校、家庭与社会体育融合发展。《行动方案》鼓励学校和社会体育场馆合作开设体育课程。综合利用公共体育设施,更好地为中小学生课后“三点半”和校外体育锻炼服务。鼓励学校探索与周边学校、社区等共享共用公共体育场馆。“京20条”提出,鼓励社会体育场馆向学校和学生免费或半价开放,各区要列出开放清单和目录并向社会公开,就近就便满足中小学开展体育活动的需求。针对场地不达标的学校,各区要“一校一策”协调解决实际困难。
每年3月底前,市教委将向社会公示上一年度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结果,并作为各区政府及校长、体育教师考核评价的重要指标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基本依据。《行动方案》提出,到2022年,配齐配强体育教师,开齐开足体育课,办学条件全面改善。到2030年,北京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将全面达到《“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要求,保持全国领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