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旅游
3上一版  下一版4
 
浣江寻梦 相遇西施
行走腾冲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3上一篇 2021年1月1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行走腾冲

 

边陲重镇腾冲,被称为“极边第一城”,位于云南省西南部,与缅甸毗连,是中国通向南亚、东南亚的重要门户和节点。去年深秋,我怀着向往之心,从江南来到腾冲这片炽热的土地,循着徐霞客当年的足迹,行走在腾冲的山水间,见证沧海桑田的变迁与时光的亘古。

腾冲,是徐霞客一生到过最远的地方。也是徐霞客最后的目的地。留存的《徐霞客游记》近60万字中,其中记录关于腾冲风物形胜有三万多字。徐霞客赞道:“山水有诗意,乡村恬静美。”腾冲人民也一直未忘记这位千古奇人。如今,漫步于腾冲各大景区,徐霞客的身影总是闪现其中,热海景区建有霞客大道、霞客亭,在其他旅游标志牌上也清晰记录着徐霞客到此的故事。

镶嵌在城西约20公里的腾冲热海,常年笼罩在热腾腾的白雾之中,水汽交融,蒸腾弥漫。温泉群达80余处,水温达90℃以上,且每个泉眼都有自己的名字和故事。不禁想起徐霞客的点评:“溯小溪西上半里,坡间烟势更大,见石坡平突,东北开一穴,如仰口而张其上腭,其中下绾如喉,水与气从中喷出,如有炉橐鼓风煽焰于下,水一沸跃,一停伏,作呼吸状。跃出之势,风水交迫,喷若发机,声如吼虎,其高数尺……”

“蛤蟆嘴”喷泉的得名是由于矿物质长年凝聚,形状色彩酷似蛤蟆。无论昼夜,高压蒸汽经年累月从形似蛤蟆的“嘴”里间歇性地喷射出来,喷气时就像蒸汽机一样发出尖利的呼啸声。几个世纪过去了,人们现在所看到的景观,与徐霞客当年对“蛤蟆嘴”的描述完全相同。此时此刻,我用心感受徐霞客笔下活灵活现腾冲的火山地热,秀美山川。

移步位于半山腰上的“热海大滚锅”,这是一个直径约3米的盆形沸水池,水池的深度约1.5米。终年冒着97℃高温的沸水,中心部位的水温达102℃,就如同一只烧开了水的滚锅。大滚锅的沸水呈蔚蓝色,那是因为沸水中含有大量的矿化物质,水池上不断有蒸气涌出,声声作响。人们站立在滚锅边上,会被白色的热水汽所包围,让人产生羽化成仙的感觉。令无数游客难以忘怀。我也扑进热海的浴谷,在滑腻的泉水中自在嬉戏,仰首即是碧蓝的天穹,四面是群山环绕的一片葱绿,浑身的筋骨舒坦了,身心自由了。

到腾冲,位于叠水河畔,凤山北麓的国殇墓园是必去之地。秋阳穿过浓密森森的松柏叶,斑驳地洒落在国殇墓园门前。青色的墓碑仿佛走出尘封的历史,向世人诉说着那段血雨腥风岁月,凝重的气息在风中回旋飘荡。1944年5月10日,中国远征军对滇西地区的日军发动反攻,经过艰苦奋战,终于在9月14日收复腾冲县城。为纪念腾冲收复战中牺牲的远征军第二十军9618名将士,腾冲人民修建了“国殇墓园”。这里是纪念中国远征军第二十集团军收复腾冲阵亡将士的陵园,还是一所滇西抗战纪念馆。

进入庄严肃穆的墓园,我轻轻地移动脚步,循石级而上,生怕打扰了长眠在这里的9000多名抗日英烈的亡灵。发现大部分的墓碑只记有他们的一个名字和军衔,这些名字大都默默无闻,但这些无数的名字一起写就了慷慨激昂的滇西抗战史篇。

漫步在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的和顺古镇,我仿佛又回到了家乡。一条清清的河流穿村而过,亭台楼榭,依水而建。水边垂柳依依,莲叶田田;白鹤栖息,游鱼戏水,小桥横波,浣女楚楚。放眼望去,山环水绕,田畴平阔,随处可见由火山石铺成的街道和房屋,真可谓“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好一派江南水乡的风情画卷。

与丽江不同的是,这著名的侨乡安静祥和。这里曾是马帮重镇、古“西南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各种外来文化在此交融,明清时期的祠堂、牌坊、古宅也遍布古镇。寸氏、刘氏等宗祠。仍然保持着其古朴的风格不曾改变。被誉为“中国乡村第一图书馆”和顺图书馆、艾思奇故居、元龙阁,滇缅抗战博物馆,文昌宫,弯楼子民居博物馆,充溢着文化气韵,传递着历史回响,闪烁着文化的熠熠光彩。可以说是“镇如其名”。印证了民国元老李根源的赞言:“远山茫苍苍,近水河悠扬,万家坡坨下,绝胜小苏杭”。

□林国强 文/图

 
3上一篇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